快訊

    【一文看懂】川普新關稅名單逾半是亞洲國家 有贏家嗎?

    2025-07-11 10:41 / 作者 林宜萱
    2025年4月16日,越南海防港。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本月7日起在社群平台上陸續公布數個國家的新關稅稅率,截至本文發稿時(台灣時間11日上午10時半)已公布23國,其中14國位於亞洲,且絕大部分在東亞和東南亞,美國長期盟友日本、南韓都將被徵25%關稅。新關稅8月1日生效,各國有3週時間與美談判,英國廣播公司(BBC)一文分析目前局勢。

    收到川普關稅稅率通知函的14個亞洲國家,包含日本(25%)、南韓(25%)、馬來西亞(25%)、哈薩克(25%)、印尼(32%)、孟加拉(35%)、柬埔寨(36%)、泰國(36%)、寮國(40%)、緬甸(40%)、斯里蘭卡(30%)、伊拉克(30%)、汶萊(25%)、菲律賓(20%),不少是出口導向型的製造業國家。

    川普今年4月「解放日」宣布對盟友和對手統一徵收10%普遍關稅以來,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已至少7度訪華府;日本政府一面設法要已經陷入困境汽車產業讓步,一面抵制美國施壓開放白米市場的壓力。最後,川普對日本的評語從「強硬」變成「被寵壞」,讓向來對美國畢恭畢敬的日本情何以堪。

    BBC指出,各國須在8月1日前與美國達成協議,然而,想到美國最堅定的盟友日本如此積極奔走,仍面臨高關稅,各國對於談判前景很難感到樂觀。那麼目前誰還有機會扭轉乾坤、誰已經受到傷害了呢?

    目前還不算輸的

    川普在4月初宣布對等關稅稅率和10%普遍關稅,隨後宣布對等關稅暫緩3個月,讓各國向美國協商;暫緩期本月9日到期,川普又透過行政命令再延長至8月1日。一延再延,某程度而言,還想要有更多談判時間的國家都還沒輸。

    泰國、馬來西亞等成長中的經濟體尤其希望能找到解決方案。這些國家遭殃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他們經常是中國出口產品的轉運點,因此也被捲入美中貿易角力。這讓貿易協定更加複雜,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川普關稅的暫緩期還可能再延長。

    2025年7月8日,泰國曼谷的貨櫃港口。路透社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業講師卡布利(Alex Capri)表示,各國都需要時間來實踐川普的要求,但從川普的關稅通知函裡可看出,有一些要求並不是很明確,例如越南和美國目前談成的貿易協議中,經由越南轉運的貨物會被特別徵稅,但不確定這是針對成品、還是所有零件類都算。

    卡布利說,無論是成品或零件,要追蹤供應鏈都會很複雜,涉及許多第三方單位、科技公司、物流夥伴,因此會是一個緩慢、不斷變動的長期過程。

    終究會輸的

    顯然川普關稅會繼續存在,全球貿易都會是輸家,亞洲製造商更是重傷。不過,卡布利強調,若認為這場關稅風暴是零和博弈(肯定有人贏、有人輸),那就太不智了,因為國際貿易牽涉廣,關稅不僅傷害出口商,也傷害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不會有人毫髮無傷。

    然而,關稅對某些國家的衝擊確實可能比較大,尤其亞洲大部分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力是電子產品代工、紡織業等製造業。

    越南是亞洲第一個和美方達成協議的國家,但越南對美國幾乎沒有任何談判籌碼,被徵收40%對等關稅的風險尚未消除。

    BBC又舉柬埔寨為例,貧困的柬埔寨嚴重仰賴出口,4月時被川普威脅徵收35%對等關稅後,一直在與美方談判,結果川普本月7日發出關稅通知函,柬埔寨的對等關稅稅率又多了1個百分點,變成了36%。

    2025年7月9日,印尼雅加達丹戎不碌港(Ports of Tanjung Priok)的雅加達國際貨櫃碼頭。美聯社

    日本和南韓的談判期限或許可以延續久一點,因為它們相對富裕,地緣政治影響力也更強。

    印度是美國近年極力爭取的盟友,且是人口最多的經濟體,手上籌碼不少,但目前協議進度仍沒有消息。看似即將達成協議,但又被一些問題卡住,例如農業市場的開放規則及進口規定,談判進度似乎遲滯。

    已經輸了的

    經濟學家柯爾(Jesper Koll)指出,日本與美國的經濟、軍事關係都密切,但受到的待遇和其他亞洲國家差不多,這可能使日美關係出現微妙變化,尤其日本外匯存底雄厚,似乎做好了長期拉鋸的準備,「事實證明日本其實是強硬的談判者,我認為這讓川普感到惱怒」。

    日本白米今年出現嚴重短缺,價格飆升,但日本首相石破茂為了保護日本農民,仍堅拒採購美國白米。日本也拒絕服從美國對於增加軍事支出的要求。

    日本首相石破茂7月8日在首相官邸就美國關稅議題發表談話。路透社

    柯爾說,日本早已做好充分準備,川普4月「解放日」宣布關稅的隔天,日本就宣布進入經濟緊急狀態,設立數百個企業諮詢處,「日本會爭取一個可靠的協議」,防止川普未來又出爾反爾。

    此外,日本本月將舉行參議院選舉,柯爾認為日本不大可能在8月前達成協議,「沒人會覺得高興,但這會導致日本經濟衰退嗎?也不會」。

    贏家:美國或中國?

    亞洲經常被視為美中關鍵戰場,一些分析認為,川普打的關稅牌無異於讓美國自廢武功。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川普再次高姿態延長對等關稅談判的最後期限,可能只是在虛張聲勢。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家塞克斯(David Sacks)表示,美國的談判地位實際上已經下降了,「因為他們已經暴露了自己實際上沒有他們所希望的那麼強大」。

    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師卡布利說,川普透過社群平台發布關稅通知函,而不是透過正式的外交管道,可能引發反效果;把社群平台當成政治舞台造成的混亂,對中國來說也是一份大禮,因為中國一直致力把自己塑造成比川普政府更穩定、可預測的國際領袖。

    不過,要取代美國市場仍很不容易,而且中國與東亞國家(從日本到越南)的關係也都相當緊張。目前中國也正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期限至8月13日。

    因此,誰能在這場貿易戰裡得到更多朋友,這還很難說,唯一確定的是美中角力仍在繼續。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