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美關稅懸而未決 中經院長連賢明點出「卡關」要害:關稅會落在這區間

    2025-07-08 15:46 / 作者 政治中心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分析台美關稅談判關鍵與觀察。資料照,徐筱嵐攝
    美國總統川普週一(7/7)公布第一批關稅信,14個國家有日本、南韓、馬來西亞國等,並未包括台灣,同時,川普簽屬行政命令,經貿易談判期限延至8月1日。對於懸而未決的台美關稅談判,台灣各界憂心忡忡,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今日6點分析,指出對等關稅談判關鍵在:不要想對等,不單純關稅,主要是談判,並推測目前台灣卡在農業協議,非汽車關稅,且台灣關稅最終應落在15-20%這區間。

    台美對等關稅自4月發酵後,台灣府方盡速與美展開談判協議,3個月期間,川普對台態度仍反覆曖昧,昨日公布第一批關稅信仍未提及台灣,使各產業相當憂心。

    對此,連賢明稍早在個人臉書上提出6點看法,首先,他認為,川普昨日開獎第一批關稅國家,但還不是這14國最終得獎結果,「這些反而是川老大覺得還要談判的國家清單。」對這些國家來說,現在就是進入談判的下半場,「真的確定的是一百多領到10%稅率的國家,那個還沒有公布。」

    第二,連賢明直言,對等關稅談判的關鍵是:不要想對等,不單純關稅,主要是談判

    他分析,美國沒想跟台灣簽FTA,也不會給台灣零關稅,川普關稅的地板價就是10%,但台灣給美國要零關稅,最後稅率就看美國市場對台灣有多重要。

    連賢明舉例,南韓和日本都和美國簽FTA,但還是被要求25%對等關稅,「和韓國談判中討論的是美國汽車為什麼在韓國賣不動?駐韓駐軍要怎麼分攤軍費?Google地圖在韓國為什麼不能用?基本上只要美國想談都可列入。」

    第三,對等關稅另一個目的在創造非中供應鏈

    連賢明觀察,這次面臨對等關稅的國家中,和中國來往密切的國家如寮國、緬甸、泰國、大多都是快4成,尤其越南,轉口貿易的稅率四成,當地生產的稅率兩成。相反的,和美國聯盟國家大概從10%開始談。

    他認為,美國目前主打「多投資美國,少用中國貨」,若跟著實行的國家,稅率會越低,反之就越高,過去只做生意不搞政治沒有意識形態的好時光已經過去了

    第四,台灣現在情勢尷尬。連賢明推測,川普應該想把日本、韓國和台灣一起談,放在類似的關稅區間。

    而日本本來應帶頭做模範生,日美談完協議,美國再找韓國和台灣說比照辦理,「沒想到日本首相石破茂比石頭還硬,韓國新總統則剛上任,反而是台灣最有誠意,談判進度最前面,但還不是美國最滿意結果,所以川老大還在考慮要不要接受。」

    至於台美貿易談判卡在哪個關鍵?連賢明判斷應是農業,而不是汽車關稅

    他提到,汽車關稅和貨物稅最大問題是稅損,金額不小但還有解決空間,但農業部分牽涉到食安,很容易被解釋為在美國壓迫下放棄國人健康,而這些困難不論哪個國家都會遇到,就像日本,為稻米死守不願意退讓。

    第六,連賢明相信,即使台美談判未如預期順利,台灣的對等關稅最終應落在15-20%這區間

    他分析,稅率高過這區間不論是美國或台灣都沒有好處,畢竟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國家,台灣也是美國ICT和半導體最重要供應鏈。此外,台灣若能談成還不錯的結果,也會給日本韓國製造額外壓力,台灣若在美國有稅率優勢,這樣對日韓在科技業與台灣競爭大不利。

    政治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