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街景。路透社
中國五一假期甫結束,官方聲稱國內旅遊消費額及人次均實現增長,但分析發現,相關數據仍未達到疫情前的水準,而4月份中國服務業活動的擴張速度更是7個月以來最慢。專家指出,這證明美中貿易戰正在拖累中國的經濟活動,超越對製造業的打擊。
中國文旅部6日宣布,假期國內出遊人次是3億140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6.4%;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超過人民幣180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使用微信支付的交易量則較去年同期增加逾10%,其中,餐廳消費顯著增加。
但路透社根據官方數據計算顯示,作為家庭旅遊的繁忙時段,長達5天的五一小長假人均總消費僅增長1.5%,達到人民幣574.1元,低於新冠疫情前2019年603.4元的水準。影院票房收入則為人民幣7.47億元,僅為2024年同期的一半左右。
與此同時,同日公布的財新/標普全球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Caixin/S&P Global service PMI)從3月份的51.9降至50.7,逼近榮枯線,為去年9月份以來最低。財新調查顯示,新業務增長放緩至2022年12月以來最低,但出口訂單小幅上揚,旅遊業復甦是其部分原因。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黃梓純(Zichun Huang)表示,財新PMI的下降提供了進一步證據,證明美中貿易戰正在拖累中國的經濟活動,甚至超越製造領域。但她也懷疑,中國企業高估了美國關稅的損害程度。
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行動可能重創製造業,損害企業朝聘計畫和消費者信心。中國企業表示美國關稅是主要的憂慮,服務業連續兩個月裁員以抑制成本,導致工作積壓增加,將相應指標推向擴張區,為今年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