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AI大軍來襲4-3】ChatGPT爆紅擋不住 各國AI法規跟不上腳步

    2023-03-27 07:20 / 作者 韓政燕

    早在OpenAI去年底推出ChatGPT聊天機器人之前,專家就已呼籲各國政府要制定規範人工智慧(AI)科技的相關政策,但是官員們還在思考摸索之際,生成式AI技術新秀ChatGPT又冒了出來,為AI科技的監管增添新的挑戰。




    圖片
    ChatGPT問世對各國AI法規構成新挑戰。路透社




    非營利研究機構Data & Society的執行長哈溫(Janet Haven)向《彭博新聞》表示,科技公司任意研發科技,在全球推出後,社會大眾再匆忙設法調整,這樣根本就是開倒車,「我們需要規範,我們需要法律」。



    目前在全球,AI技術規範的領頭羊是歐盟。歐盟在2021年推出《人工智慧法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但目前還在討論最後版本。按現有內容,歐盟會嚴格限制「高風險」的應用,像是聘僱決策,或是部分執法領域,對於「低風險」的應用,則給予較大的空間。部分歐洲議會的議員希望將ChatGPT列為高風險,但也有不少反對意見。不過整體而言,目前法案內容主要是聚焦在AI的應用,而非特定的AI技術。



    在美國,聯邦、州和地方政府開始制定規定。拜登政府去年秋天提出AI權利法案》(AI Bill of Rights)草案,主要是針對歧視、隱私和使用者是否能退出AI的問題,但是政府的腳步顯然跟不上AI科技的進展。



    專家表示,目前生成式AI已經出現一些該法案根本沒有提到的問題,像是大量製造假消息。專家也擔心,聊天機器人的出現,會讓民眾越來越難相信網路上的內容。



    目前在美國已有部分機關已經開始限制生成式AI工具,像是紐約市教育局的網絡和設備禁用ChatGPT,一些金融機構也開始封殺。不過根據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顧問公司調查,去年雖然有很多公司開始快速採取新的措施規範AI技術,但是抑制風險的趨勢卻沒有明顯增加。



    由於現在沒有明確的政策,唯一可以讓AI踩煞車的,只有科技公司本身的限制。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 IncAI倫理專家密爾斯(Steven Mills)表示,「如果推動AI商業化的組織沒有思考責任,那就值得警惕了」,「我們仍不確定這些科技的能耐」。



    目前研發生成式AI科技的公司,例如Google、微軟和OpenAI都宣稱,非常認真看待倫理問題,但也反對過度嚴格的法律監管。美國的企業就警告西方國家政府,如果過度反應反而會給積極發展AI技術的中國佔了便宜。



    目前擔任非營利機構「特別競爭研究計畫」(Special Competitive Studies Project)主席的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8日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表示,最重要的是讓AI工具反映美國的價值,政府主要應該聚焦在「已經誤用的邊緣地帶」。



    至於中國,目前已經在制定限制生成式AI技術的法規,阻止私人企業會連結至ChatGPT的應用程式或網站。部分專家認為,這些措施其實是針對這些技術進行監控。無論如何,政府的法規都跟不上科技的腳步,AI顯然已經掀起各國政府和科技巨擘最新一波的拉鋸戰。




    韓政燕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