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光電產業公協會今日再發聲明,勿將能源轉型成政治祭品,盼給35萬從業人員條活路。圖為日前七大公協會召開 友善光電環境,拒絕不實謠言記者會。吳馥馨攝
七大光電產業公協會今(13)日共同發出聲明指出,針對立法院正在審議的《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案,強烈呼籲三黨立委,應先與環保團體及光電業者充分溝通,勿倉促立法,導致能源轉型成政治祭品。
七大光電產業公協會指出,此修正案將使低度開發的太陽光電面臨比火力電廠、核電廠及石化工業更難以克服的審查障礙,將對台灣能源轉型、半導體產業鏈、及國土破碎、人民健康,甚至35萬從業人員、200萬人生計造成毀滅性衝擊。
光電產業公協會指出,歐洲普遍視光電為環境友善的快速部署項目,無需進行環評;日本僅針對山坡地開發且面積超過40公頃的極少數大型電站,才須進入較為嚴謹的環評程序。即使是法規嚴謹的亞洲國家,也對光電採區塊化、選擇性的管理。
但按目前草擬的修法版本,台灣將會以極低的面積門檻和連地號納管等條款,將低度開發的光電,加諸比火力電廠、核電廠更高的審查障礙。嚴重違反國際潮流,成為阻礙綠能發展的全球孤例。
聲明表示,台灣會因為推動光電嚴格環評,而導致審查延宕、光電開發停滯,綠電恐將瞬間斷鏈。這將使得半導體業者不僅買到更昂貴的綠電,甚至無綠電可買,無法對國際客戶履約,恐造成國安危機。
七大光電公協會並指,光電產業背後,是35萬名從業人員的血汗與專業貢獻,承載著一家老小的生計與希望。一旦《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案通過,審查時程將從已遠超國際的6-7年,被無限期拉長,將讓外資與本土資金撤退、產業崩潰、35萬從業人員、200萬人生計不保。
七大光電產業公協會期待,為了台灣能源自主、經濟命脈,以及35萬個家庭200萬人的生活穩定,只希望立委諸公暫緩《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案審議;先行邀請環保團體、光電業者進行公開、透明、充分的溝通與對話;採納國際經驗,以環境永續與能源轉型並行的雙軌管理制度,對光電等低污染綠能給予合理、迅速的審查程序。
七大光電產業公協會表示,台灣的能源政策不該淪爲個人政治利益的零和遊戲,請給綠電一條活路,給台灣的未來一個希望。
以下為聲明全文
勿將能源轉型成政治祭品
太陽光電非水泥巨獸,不應加諸嚴苛環評
針對立法院正在審議的《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案,太陽光電產業七大公協會今日發出嚴正聲明,強烈呼籲三黨立委,應先與環保團體及光電業者充分溝通,勿倉促立法,導致能源轉型成政治祭品。
七大光電產業公協會指出,此修正案將使低度開發的太陽光電面臨比火力電廠、核電廠及石化工業更難以克服的審查障礙,將對台灣能源轉型、半導體產業鏈、及國土破碎、人民健康,甚至35萬從業人員、200萬人生計造成毀滅性衝擊。
太陽光電有如堅固、潔淨的「智慧停車棚」
太陽光電是全球迎向淨零目標的先鋒,是世界公認對環境最友善的綠色能源,不須要環評就可開發。太陽光電案場本質上只是一個個架設在土地或水面上的結構,更像是一個個堅固、潔淨的「智慧停車棚」。它們不排氣、不排廢水、沒有煙囪、沒有污染,建設過程屬於低度開發,旨在與土地共生、與農漁業共榮。
然而,修正案卻將光電視為必須嚴管重罰的污染源,以極低的面積門檻和連地號納管等條款,實質上為其設立了比高污染產業更難以跨越的實務障礙。這不僅是對光電產業最大的誤解與汙名,更是對環評行政資源的極大消耗,且將封殺大型地面型光電案場的開發,加劇土地破碎化,最終將成為對能源轉型的致命一擊。
台灣修法將成全球孤例
光電產業公協會指出,歐洲普遍視光電為環境友善的快速部署項目,無需進行環評;日本僅針對山坡地開發且面積超過 40 公頃的極少數大型電站,才須進入較為嚴謹的環評程序。即使是法規嚴謹的亞洲國家,也對光電採區塊化、選擇性的管理。台灣(擬議修法)以極低的面積門檻和連地號納管等條款,將低度開發的光電,加諸比火力電廠、核電廠更高的審查障礙。嚴重違反國際潮流,成為阻礙綠能發展的全球孤例。
恐造成國安危機:半導體命脈與綠電缺口
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半導體產業更是我們的護國神山。今日,國際科技大廠對全球客戶作出了RE100(百分百再生能源)的承諾。然而,當AI、機器人等先進製程對用電量急遽攀升,台灣會因為推動環評,而導致審查延宕、光電開發停滯,綠電恐將瞬間斷鏈。
使得半導體業者不僅是買到更昂貴的綠電,甚至無綠電可買,無法對國際客戶履約。其後果,不僅是商譽受損,更是加速台灣科技產業的外移,外商不敢投資,更會削弱我們在全球供應鏈上的競爭力!這更會連帶影響國庫稅收及數百萬仰賴科技供應鏈為生的百姓生計。
發展綠電是對抗空污與高碳排的民生責任
發展再生能源不僅是為了產業,更是對台灣人民健康與環境的最高承諾。台灣的能源結構仍高度依賴燃煤發電,導致台灣的人均碳排放量在全球名列前茅,遠超許多已開發國家。這不僅是國際社會的壓力,更是全體民眾必須面對的道德與環境責任。
發展太陽光電是加速取代高污染火力發電的直接途徑。它能立即有效地減少PM2.5、硫氧化物等空氣污染物排放,直接改善空氣品質,降低國人罹患呼吸道疾病的風險,這是對全民健康最直接的公共利益。
外資與本土資金撤退、產業崩潰、35萬從業人員、200萬人生計不保
光電產業背後,是35萬名從業人員的血汗與專業貢獻,他們來自全台各地的家庭,承載著一家老小的生計與希望。一旦《環評法》修正案通過,審查時程將從已遠超國際的 6-7 年,被無限期拉長。資金撤離:產業將面臨開發成本暴增,失敗率提高,外資逃離、本土資金全面撤出;開發延宕:大量案場卡關,無以為繼,甚至產業斷裂:整個光電產業鏈全面崩潰。
屆時,三十五萬從業人員將面臨大規模失業,地方經濟的希望將徹底熄滅,外資投資資金逃走,社會將面臨動盪不安的雙重危機。我們懇請委員們,正視這份衝擊,它不是一份冰冷的公文,而是牽動35萬家庭、200多萬人生計的飯碗。
產業公協會的期待…
為了台灣能源自主、經濟命脈,以及35萬個家庭200萬人的生活穩定,我們祇希望:
1. 暫緩修法: 請立委諸公暫緩《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案審議。
2. 充分溝通: 先行邀請環保團體、光電業者進行公開、透明、充分的溝通與對話。
3. 建立雙軌制: 採納國際經驗,以環境永續與能源轉型並行的雙軌管理制度,對光電等低污染綠能給予合理、迅速的審查程序。
台灣的能源政策不該淪爲個人政治利益的零和遊戲。請給綠電一條活路,給台灣的未來一個希望。
光電產業七大公協會聯合聲明:
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
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
中華民國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
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太陽光電委員會
中華民國太陽光電暨儲能品質安全協會
中華民國商業總會能源產業推動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