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資料照,徐筱嵐攝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持續推動「讓美國再次偉大」政策,並加強對中國科技及製造業的限制。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今(23)指出,美中科技競爭將是未來十年持續存在的挑戰,但台灣不應自視為「被玩弄的棋子」,反而在全球地緣政治中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
中經院今日舉辦「地緣政治下的科技布局與治理研討會」。連賢明致詞時表示,川普政府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推動關鍵製造業回流美國;然而,中國在電動車、無人機領域已展現強勁實力,美方為維持科技優勢,持續對中國祭出限制措施。
連賢明強調,台灣在思考科技政策時必須納入地緣政治思維,「不要覺得我們是被玩弄的棋子,我們在地緣政治競爭中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他進一步指出,台灣、韓國、日本掌握全球高階製造業,雖然台灣規模不大,但「我們倒向哪邊,哪邊獲勝機率就會變大」。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分析師鍾富國則補充,中國面對美國技術封鎖時,通常採取「彎道超車」與「換道超車」兩種策略突破。他預估,在美國禁止供應先進製程設備的情況下,中國將集中火力發展成熟製程,可能在2027年前取代台灣,成為全球最大的成熟製程半導體製造國。
鍾富國指出,中國可望憑藉成熟製程的產能優勢,將其轉化為戰略槓桿,創造新的地緣政治價值。他分析,未來全球科技可能呈現「一個世界、兩個系統」格局,其中美國主導「從0到1」的源頭創新,結合盟友市場,以「頂尖治天下」;中國則擅長「從1到N」的應用擴散,依靠廣大南方市場,以「便宜治百病」。
換言之,美國以先進製程維持領先,中國則以基礎晶片建立優勢,兩者互相制衡,科技競爭態勢將持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