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On 2025 & AFA 高峰會。陳俐妏攝
金融科技趨勢論壇 FinTechOn 2025 & AFA 高峰會今天在台北登場。今年高峰會重點聚焦金融科技供應鏈重組。臺灣金融科技協會名譽理事長蔡玉玲表示, 90% IC晶片和伺服器都是由台灣企業製造,台灣從半導體到消費性電子都是全球中心,然而支付卻沒有趕上,全球金融供應鏈未來需要創造共同視野,共同打造加強信任,進入其他國家。
臺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 方燕玲指出,去年協會聚焦虛擬資產,今年金融科技供應鏈在地緣政治﹑數位轉型和永續發展因素加乘下,全球供應鏈經歷結構性重組,尋找穩健的治理架構將是討論重點,將系統三大方向:如何應用區塊鏈機制、AI大數據建立模型、跨境支付成本和合規挑戰,期許能構建一個更彈性和透明的生態系統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促進金融科技發展是行政院和金管會的重點,打造台灣成為具有科技數位競爭力的金融樞紐,金管會以五大促進方案,包括:加大創新容錯空間,創新研究條例,成立金融科技產業聯盟,銀行虛擬資產保管業務試辦,金融科技園區2.0方案等。彭金隆也預告,在金融AI大語言模型,台灣最快明年就會有本土的金融業大語言模型˙,將是一個具備大學畢業水準的金融機器人。
國泰投信董事長李偉正表示,全球供應鏈重組,也影響金融科技鏈,台灣民眾的銀行普及率95%,非現金支付也達90%,均高於世界平均,但供應鏈即時兌現的金融制度沒有跟上,其實貨到物流港口,就應該有一個觸發的機制,但傳統銀行因授信制度,很難納入即時接單,讓金融業錯過一些好企業的機會,
李偉正也說明,這就是金融科技優勢所在,風險評估更為數據化,與傳統金融截長補短,金融機構要成為資料共同成立者,風險共同的建模者,資金機制的參與者,把金融嵌入在每個交易的節電。因此供應鏈金融不是產業加上金融,而是產業乘金融。
鈺創董事長盧超群表示,2000年迄今,台灣再度創立新科技典範,台灣透過與蘋果,輝達等科技大廠合作,將不同的科技包裝成OMHI 異質整合,就是因為台灣有非常活躍的生態系。半導體和金融科技可以驅動新數位科技的成長。半導體技術非常適合金融科技的發展,更有助於金融科技理財服務,硬體和金融科技的結合,將加速深化,讓數位金融往前,更完善做到風險管理。機器人 AI 金融科技發展在2040年產值將可超過2兆美元
半島體和金融科技如何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