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管會啟動史上第五次「救市三箭」! 法人:只是緩衝非轉折訊號

    2025-04-07 06:35 / 作者 陳俐妏
    金管會。陳品佑攝
    川普關稅大刀震撼全球,美股狂瀉進入熊市,金管會為防止台股崩跌,祭出「限空令」,自4月7日至11日實施包括:開放多元擔保品、調降每日盤中借券放空數量、最低融券保證金成數調整至130%等三項措施。證交所今天也將召開救市記者會。但法人表示,過去四次「救市三箭」政策,反彈多在5日後,這次「三箭」短線是對對抗恐慌,中長期取決於川普關稅政策變化,投資人應將政策視為一種「緩衝」,非絕對「轉折」訊號。

    清明連假國際股市重挫,金管會4月6日緊急宣布「救市三箭」:放寬融資保證金差額、調整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及融券保證金成數,自4月7日起實施五日。這套組合拳過去在台灣股市曾多次啟動,目的在於壓制短線賣壓、緩解空頭力道並穩定市場信心。投顧法人表示,根據過往的市場數據顯示,這類政策的短期效果存在一定侷限,真正的反彈關鍵仍在市場基本面與國際資金動向。

    從歷史來看,金管會曾於2011/8/10、2015/8/25、2020/3/19、2022/6/20等四次重大市場動盪時,啟動類似「救市三箭」政策。這些事件背後多數來自於外部壓力(如歐債危機、中國股災、疫情、升息週期),在台股技術面破底、融資面臨追繳之際,政策順勢介入。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反彈通常發生在後5日與後20日,平均分別上漲4.46%與6.01%,而後60日更可上漲9.52%。其中,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期間的救市反應最為強烈,後60日指數大漲32.6%,這顯示若搭配全球政策寬鬆與底部確認,救市效果才會被放大。

    但若觀察2022年6月的案例,雖然政策及時介入,但後10日與後60日仍呈現負報酬,反映出在缺乏結構性改善與資金回流時,政策僅能拖延跌勢,難以扭轉趨勢。

    本次2025年4月的政策時點,恰逢美中貿易衝突升溫、外資持續賣超與台股指數跌破關鍵支撐,政策選擇在周夜發布、周一實施,目的明確:一是壓制空方氣焰、二是爭取市場與法人信心。從措施內容來看,仍以「調整融資融券」為主,屬於政策工具箱中慣用的第一線反應。

    投顧法人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三箭」能否有效,除了靠政府喊話與干預外,還需搭配企業基本面穩定、國際市場止跌與資金重返。若後續政策沒有配套的買盤資金(如國安基金、自營商加碼)、或缺乏政策協同(如匯率穩定、產業激勵),則可能僅形成短期技術性反彈,難以改變中期趨勢。

    整體而言,投顧法人認為,本次金管會的「三箭」策略是必要但非充分條件,或許能對抗短線恐慌,但中長期股市走勢仍取決於川普關稅政策的變化。投資人應將政策視為一種「緩衝」,而非絕對「轉折」信號。
    陳俐妏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