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研發大師論壇】半導體爆嚴重人才荒!林本堅:未來需求是現在15倍 張耀文:其他產業將缺工

    2024-09-06 15:20 / 作者 戴嘉芬
    SEMICON國際半導體展6日進入第3天,半導體研發大師論壇壓軸登場。主辦單位提供
    SEMICON國際半導體展今日(9/6)邁入第3天,即將進入尾聲。半導體研發大師論壇今日壓軸登場,產官學大師、專家紛紛提出對半導體人才需求的看法和解方。清大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林本堅表示,半導體每年需要上千名人才,但未來人才需求將是現在的15倍,由於地緣政治因素,台灣、美國、日本、中國大陸、歐洲都需要設計、製造人才。根據統計,全球需要37.5萬名半導體人才。

    這場半導體研發大師論壇由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擔任主持人,包括日月光資深副總經理洪松井、力旺電子董事長徐清祥、台大電機資訊學院特聘教授張耀文、清大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林本堅、聯發科企業策略及前瞻技術資深副總經理陸國宏為5位與談人。從產、官、學三者角度,探討產業未來的人才培養,以及國際人才管理的看法和見解,提升台灣未來科技產業的人才競爭力。

    論壇開始,葉丙成拋出第一個問題,台灣面臨少子化,半導體產業缺人問題如何解決,而找尋人才又面臨哪些挑戰?

    陸國宏認為,從這幾年AI發展來看,目前產業面臨最大挑戰是「能源」,倘若AI繼續發展下去,能源顯然是不夠的,就像國際大廠在台設資料中心,台灣即將面臨缺電問題,這部分的能源需求多半來自半導體。而這幾年,摩爾定律明顯減緩,這都是產業目前面臨的挑戰和瓶頸。「接踵而來的就是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我們需要更好的人才來解決上述問題。」

    林本堅也表示,半導體每年需要上千名人才,但更大的危機是未來的人才需求將是現在的15倍,半導體需要設計、製造、材料、設備等各方面人才。如今由於地緣政治因素,除了台灣之外,美國也需要設計、製造人才,日本、中國亦然,甚至還包括歐洲。根據統計,全球需要37.5萬名半導體人才,這些人才必須來自物理、化學、電機、機械等各領域。

    對於台灣的半導體優勢,張耀文提到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年他在美國佛羅里達的路上,搭乘一台計程車,司機是美國草根老百姓,劈頭就問,你來自哪裡?他回答:台灣。結果司機馬上說:「We need more chips! 」(我們需要更多晶片)。他上禮拜還去了香港、美國,最少待過三間飯店,這些飯店接待人員都提到台灣的半導體,甚至有美國人還說:「我們會幫助你抵抗中國」。這顯示台灣知名度已不可同日而語。

    張耀文指出,半導體人才面臨的挑戰來自社會、教育、產業、政治4大面向共10項成因,包括少子化、人才外流、理工占比下降、數理教育弱化、技職體系崩解、教育制度僵化、教育資源錯置、產業發展迅速、人才向錢流動、地緣政治興起等。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每年碩士畢業人數已連續13年下降,現在只剩下不到15萬人,生育率明顯低於死亡率。另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報告顯示,台灣人才外流情形嚴重,在46國中排名第一。理工畢業生3年暴減上萬人,從41%降到32%。

    他還說,近年實施的108課綱更造成理工生學科能力弱化,台清交理工系微積分近兩年GPA降5%至14%。技職體系則面臨專技人才培育斷鍊、私大制度混亂破壞公平等問題。

    此外,大學學制僵化以及教師/招生名額固定,各系本位主義造成學生轉系不易,人才培育無法彈性調整來因應產業需求;也因為少子化,部分大學出現生存問題,教育部不敢針對產業需求殷切的學系擴班或常態增加名額,無法彈性提供師資、設備和經費,使人才培育效果降低。而在教育資源錯置部分,有些非常態性體制如半導體學院、國際半導體學程等出現「疊床架屋」,導致教育資源錯置,對人才培育也是弊大於利。

    張耀文認為,產業發展迅速也是半導體人才挑戰的主因。台積電、聯發科每年各招募6000人、2000人,外商如輝達、ASML、美光、微軟、新思科技等都大舉在台徵才。相關人才逐漸流向半導體等優勢產業,產生磁吸效應,造成其他產業缺工問題,更嚴重的是可能導致產業外移,降低國家整體競爭力。還有來自地緣政治的影響,部分廠商必須在台灣以外的地區開闢產線,也導致人才流失。

    他提出短、中、長期10個解方,首先是廣開1至3年的短期培訓課程,加強產學合作,讓有志進入半導體產業的人,無需大學和研究所的正規教育養成,就能完成訓練。在3~5年中期解方部分,可開發女性人力、引進國際人才並整合教育資源等。在5~10年長期解方部分,可從加強數理教育、改善教育體制、改良考招制度以及優化教師招攬等4個方向著手。

    戴嘉芬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