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丹尼老師|立陶宛、捷克等4國捐贈台灣疫苗背後,我們該知道背後藏了什麼政治因素

    2021-09-06 17:33 / 作者 陳玠婷

    今年五月我國疫情急轉直下,立陶宛率先發難,成為歐盟第一個捐贈疫苗給臺灣的國家。事實上,立陶宛同時也捐贈疫苗給烏克蘭、摩爾多瓦及喬治亞。歷經蘇聯長期統治,獨立後仍飽受俄羅斯侵擾,國內民眾在親歐或親俄的立場、混淆的國家認同、顛簸的民主之路中蹣跚前行,是這三個國家的共同處境。由此不禁讓人揣測,立陶宛捐贈我國疫苗的意味深遠。



    在宣布捐贈疫苗後,立陶宛外交部長Gabrielius Landsbergis隨即在推特上發文表示:「雖然數量有限,但我很驕傲我們能和臺灣人民團結一致對抗新冠疫情。熱愛自由的人們,應該互相照顧。」




    圖片
    德不孤必有鄰,中、東歐四國選擇在同一時期捐贈臺灣疫苗,對歐盟而言,展現在一中政策下,對台支持的示範作用,或可產生後續友台的骨牌效應。(繪圖/丹尼老師)




    斯洛伐克、捷克和波蘭也跟隨立陶宛的腳步,紛紛宣布捐贈疫苗以提供臺灣疫情上的協助。這樣有如漣漪一般以實質行動與公開發言表達對臺灣的支持,是一種在歐盟內部示範行為,當國際上違反中共意志的行動越趨頻繁,中共所畫下的紅線效果便會愈趨削弱。黔驢技窮下也僅能跳腳呼籲「臺灣當局勿以疫謀獨!」



    遙遠的太平洋島國為何值得援助?



    一、 受迫害的歷史勾起同島一命的情感

    誠如《外交家》雜誌所言,立陶宛長期在強權國家間夾縫中求生存,而其擺脫共產極權爭取民主人權和獨立的過程與臺灣相似。而不僅立陶宛,上述國家皆曾經歷過納粹、蘇聯的迫害與專制,在二戰後、蘇聯垮台之際,以自由民主發動示威與革命,而復國與獨立。受欺壓的歷史記憶,使其對臺灣在國際場域受中共霸凌帶有同理與共鳴。



    二、 一帶一路背後的威脅與風險浮出檯面

    中共將一帶一路政策視為國家戰略,透過打通歐、亞、非,大興土木建設與投資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以策進經貿、觀光等互利機會。然而,近年來,亞太地區許多國家因無力償還中共在一帶一路上的貸款,而被迫出售國家資產或租借港口給中國。



    此外,中共利用一帶一路牽制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及邊緣化臺灣的意圖,則是司馬昭之心,眾人皆知。中共為一帶一路勾勒的美好圖像,對於歐盟國家而言的吸引力也未若其所述的如此美好。立陶宛在五月退出中國在歐洲的17+1集團,以及不顧中共反對,宣布與臺灣互設貿易代表處,更是最顯著的表徵。



    三、 獲美國信任,換取在北約的地位

    小國外交照理而言仰賴大國的支持,避免選邊站以明哲保身通常乃上上之策。然而,上述國家皆在北約東擴中被納入,龐大的軍費令其有著不小的財政壓力;但毗連俄羅斯又使其不得不仰賴美國老大哥的保護。



    比起距離遙遠、軍事威脅低、經濟上又難稱得上具有高度依存的中國,選擇跟隨美國的立場進行表態,更符合上述國家的外交利益。更何況,此舉乃為因應疫情而捐贈疫苗,既充滿暗室逢燈的善意,中國也不具反對或杯葛的正當性,風險相對較低。



    四、 去年捐贈口罩連結患難真情

    臺灣在去年全球疫情險峻之時,給過上述國家無條件的支持及協助,提供口罩、防護衣等資源。在「一中原則」之下,臺灣長期面臨外交困境,亦在國際官方組織及會議中吃閉門羹,就連疫情爆發後,也無法以防疫資優生的姿態敲開WHA的大門。



    但德不孤必有鄰,這種非金援外交式卻送禮送到心坎裡的恩情,各國予以正向回應,將會是臺灣國際行銷或者外交角力的正確方向,也能看出我國外交系統將軟實力低調但有效地運作在國際角力當中。



    臺灣仍舊是各國在來往上,躊躇猶豫的亞細亞孤兒,但比起過去烽火外交時強奪邦交國的軍備競賽,亦或金援外交時,以大量錢財收買各國政要的作法,當前外交系統配合美方操作,低調但實際的交往做法,已有新的突破並日漸收效。臺灣人無須妄自菲薄,或可參考這些在列強環伺下,仍絕處逢生的歐洲小國經驗,逐步拓展自身的外交空間。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