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長林佳龍。資料照,外交部提供
在蕭美琴副總統日前成功突破中國封鎖,順利在歐洲議會舉行的IPAC年會演講後,隨後前總統蔡英文訪問德國,台灣與歐洲的關係熱度升高,外交部長林佳龍於今天(11/22)播出的網路節目專訪中表示,歐洲其實很歡迎台灣訪問,但過程中要高度保密,並要在建立互信讓雙方能「共管」中共報復,且能找出共同利益。
林佳龍本週三(11/19)接受網媒《風傳媒》節目《下班國際線》專訪,於今(22)日晚間播出。林佳龍表示,他上任後推動的「總合外交」理念,此次就是國會外交最好的呈現,其實「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 」(IPAC)不只支持台灣,也關切受到中共打壓的新疆、西藏、香港等人權問題。
林佳龍也指出,除了與理念相近夥伴合作,要克服蕭美琴出訪難關,其實涉及許多單位,包括歐盟、歐洲議會、比利時政府及過境轉機地德國,「好像007一樣是沒有錯。」
林佳龍表示,外交系統當初逐一和相關單位溝通、處理好損害控管,首先就是要保密,其次還要判斷中共可能採取的報復。
林佳龍直言,「歐洲現在是歡迎台灣去」,只是要如何「共同管理」中共可能出現的不理性行動,而這就有賴雙方在互信基礎上,好好地共管中共,包括中共可能的介入、阻撓及報復。
林佳龍也說,實際上,自己今年下半年接連造訪日本、菲律賓與歐洲等非邦交國家,他也都是開誠布公。「我不會就是說好像突擊、去了就跑,我們是長期累積互信基礎。」林佳龍強調。
林佳龍也指出俄烏戰爭對於歐洲與台灣的關係所產生的影響。在訪問中,林佳龍說,歐洲過去可能會認為台灣地理位置遙遠,台灣海峽情勢與自身沒太大關係,但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才發現俄羅斯能夠打到今天,是背後有中國不斷在支持,包括提供武器、無人機,並以購買俄國出口的石油、天然氣等支持其貿易,因而讓歐洲驚覺,中共威脅已擴張到歐洲大陸。
林佳龍進一步表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要求歐洲各國共同分攤防衛責任,再加上中國在俄烏戰爭扮演的角色,都讓歐洲覺醒,也成為台灣的機會,因為歐洲無論要再工業化或再武裝都需要台灣,從半導體、人工智慧(AI)等經濟供應鏈,台灣都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歐洲在科技領域其實很強,在國防工業上也很有基礎,這時台灣能夠和歐洲合作,其實對雙方都是互補。
林佳龍強調,中國與俄羅斯已結盟、可謂「鐵桿」關係,如果台灣與歐洲各自對抗,反而會被中俄各個擊破,因此台歐必須結合。
林佳龍坦言,台灣能走出去,除了台灣本身的重要性增加,世界變局包括俄烏戰爭、中共擴張、川普撤出等,都使得歐洲要自救,台灣也成為歐洲最好的夥伴,例如在抵禦無人機侵襲、海底電纜受損及假訊息等灰色地帶手段襲擾,台灣也都頗有經驗,能夠與歐洲分享。
林佳龍強調,歐洲能發展的空間很大,因此自己上任外交部長後,也在外交部成立歐洲專案,除了將中東歐韌性計畫提升至2.0,並運用文化外交,在歐洲26個駐外館處舉辦超過70場活動,同時透過科技外交,使台灣與德國、法國及波蘭等歐洲國家,建構更緊密的關係。
林佳龍認為,台灣要與歐洲結盟,不是要訴說自己「很可憐」,而是要讓歐洲能找到與台灣的共同利益,才能夠立於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