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杜里爾(Anduril Industries)研發鷹眼單兵戰鬥系統(EagleEye),整合熱顯像、戰場資訊共享,形成「超級感知能力」,協助地面部隊作戰。截自Anduril官網
國防新創公司安杜里爾工業(Anduril Industries)創辦人拉奇日前展示「鷹眼單兵戰鬥系統」的智能戰鬥頭盔,這項接續美國陸軍的「整合式視覺增強系統」(Integrated Visual Augmentation System,IVAS)」計畫,融合熱顯像/夜視、電磁訊號偵測、分享來自無人機等戰場資訊等功能,給予地面部隊士兵「超級感知能力」,甚至能「看穿」障礙物後面的敵軍,簡直是像打第一人稱射擊遊戲(FPS)「開外掛」一樣。
軍事專家諸葛風雲認為,「鷹眼」系統整合作戰指揮系統後,將完全掌握作戰優勢,看穿軍事理論中的「戰場迷霧」。
原本美國陸軍計畫取代M16步槍的單兵武器XM29 OICW「理想單兵戰鬥武器」(Objective Individual Combat Weapon program, OICW)Block 3原型槍,即為德國H&K的5.56×45mm口徑的XM8步槍。US ARMY
自從電腦發明之後,無線網路通訊等資訊工業快速發展,各國軍方都想要結合資訊系統,將第一線的作戰資訊共享到後方指揮官,打通指管通情偵蒐管道,甚至打造「超級士兵」。美國陸軍1980年代末期構想「未來戰鬥系統」(Future Combat Systems, FCS),當中包括「大地戰士」(Land Warrior)計畫,研發單兵戰鬥套裝,強調的是資訊化戰場C4ISR連線,還可遙控無人車、無人機等,並配發新式單兵武器XM29 OICW「理想單兵戰鬥武器」(Objective Individual Combat Weapon program, OICW),企圖取代M16步槍。
儘管「大地戰士」計畫2007被美國陸軍取消,但是為了提升士兵的戰場覺知能力(Situation Awareness, SA),2008年更名為「地面士兵系統」(Ground Soldier System)重啟研發腳步,接著又改名為「網路戰士」(Nett Warrior, NW,Nett為Net) ,提供地面部隊士兵導引方向、戰場資訊分享等能力。 計畫名稱採用「Nett」是取「網路」(Net)一詞的諧音,以紀念榮獲榮譽勳章的美國陸軍中尉羅伯特・涅特 (Lieutenant Robert B. Nett)。而「網路戰士」計畫也衍生出近年聲名大噪的「部隊覺知應用套件」(TAK)等。
美國陸軍IVAS系統可運用擴充實境(AR)技術用於戰傷救護,模擬X光透視人體重要器官與血管的視覺效果,協助急救訓練。US ARMY
在這些研發基礎之上,2018年美國陸軍進一步推動「整合式視覺增強系統」(Integrated Visual Augmentation System,IVAS)計畫,由微軟公司(Microsoft)主導,以其研發的HoloLens 技術應用。2023年,IVAS 1.2 版本在美國陸軍第10山地師、第101空降師等部隊小部隊配發進行作戰測評,蒐集大量使用者回饋意見,不過仍有「網暈」(cybersickness),也就是使用AR或「混合實境」(MR)裝置時、士兵會有暈眩狀態等軟體與硬體問題無法解決,導致研發計畫延遲。
於是,國防新創公司出手了,安杜里爾工業(Anduril Industries)於2024年底宣布加入美國陸軍提升士兵戰場覺知能力的計劃,主導預算達到220億美元的IVAS軟體與硬體開發,以及後續量產計畫。原本的微軟則退居第二線,繼續負責雲端服務。此時,美國陸軍也宣布IVAS的下一步「IVAS Next」 計畫。
由微軟公司主導研發的美國陸軍 「整合式視覺增強系統」(Integrated Visual Augmentation System,IVAS) 1.2 版原型(prototypes)加莊在戰鬥頭盔上,2023年8月由第10山地師士兵配戴,蒐集使用者回饋意見。US ARMY
美國陸軍隨後在2025年3月將IVAS Next 更名為「士兵佩戴任務指揮系統」倡議(Soldier Borne Mission Command initiative, SBMC),開放各家廠商進行提案,此時就有預測安杜里爾可能會獲得SBMC主導權。
到了2025年9月8日,Anduril公司證實,該公司正式獲得美國陸軍的研發合約,在微軟IVAS單兵戰術頭盔計畫的基礎之上,接續主導「士兵配戴任務指揮系統」(Soldier Borne Mission Command, SBMC)的軟體平台開發,結合微軟的雲端優勢,一同打造美國陸軍「未來士兵」的體系,也就是後來的「鷹眼」單兵戰鬥系統(EagleEys)。
美國陸軍第10山地師士兵2023.8.23於紐約州德拉姆堡(Fort Drum)基地配戴「「整合式視覺增強系統」(Integrated Visual Augmentation System, IVAS)的頭盔等,進行第1階段使用者評估的射擊訓練與測評。US ARMY
可能很多人只知道安杜利爾公司((Anduril Industries))生產的無人機、水下無人載具等性能優異,但安杜利爾公司的創辦人帕爾默・拉奇就是VR頭盔研發先驅,拉奇當年就是把自己發展成功的虛擬實境頭盔Oculus VR產品專利賣給「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而致富,後來以此資金創辦「安杜里爾工業」這家國防軍事新創公司。
鷹眼頭盔貓耳不是萌 強化士兵「超級感知能力」拉奇在10月中旬接受美國知名播客Joe Rogan邀請出席直播節目 「Powerful JRE」,在這專訪中,拉奇親自展示並說明安杜里爾最新研發的「鷹眼」單兵戰鬥系統的頭盔原型,與先前微軟的IVAS頭盔加裝套件最明顯不同的是有著「貓耳朵」一般的兩個感知器,雖然讓愛貓族大喊「好萌」。
安杜里爾工業(Anduril Industries)創辦人帕爾默・拉奇(Palmer Luckey)於直播中戴上新研發的「鷹眼」(EagleEye)單兵戰鬥系統頭盔,具熱顯像、可與無人機等載具分享作戰資訊等功能,士兵將具有「超級感知能力」。摘自X平台
但別搞錯,那兩個「貓耳朵」其實是「模組化感測艙」(modular sensor pods),安杜里爾研發團隊內部名稱為「狼耳」(Wolf Ears)。「狼耳」裡整合了「熱能感測器」、「夜視感測器」以及「訊號感測器」,包括可偵測人體或車輛的熱訊號、夜視功能,偵測電磁訊號等,包括標定手機或是有無線電訊號裝置的位置。
由於安杜里爾公司先前已研發一套由人工智慧(AI)驅動的作戰指揮軟體平台Lattice OS,就成了「鷹眼」單兵戰鬥系統的中央指揮樞紐(Command Hub)。根據安杜里爾公司指出,Lattice OS具有感測器融合(Sensor Fusion)、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ML)等,並將各種感測器的資訊整合成「共同作戰圖像」(Common Operating Picture, COP),自動偵測、追蹤和分類目標的能力,這是「鷹眼」頭盔後面的強大資訊處理骨幹。
也因此,美國陸軍士兵戴上「鷹眼」單兵戰鬥系統的頭盔之後,藉由MR「混合實境」技術,會有來自頭盔上正面的主要偵蒐鏡頭、頭盔上緣兩個「貓耳朵」(或「狼耳」)蒐集到的士兵周遭各種狀況資訊,並且透過無線電等訊號獲得Lattice OS融合來自後方指揮總部、無人機、無人載具等作戰資訊。甚至士兵還可以藉由這防彈頭盔上配備的高感度麥克風,像「蝙蝠俠」一樣,集中聽力(聲音波束)到降噪耳機中,甚至判斷敵方說的是何種語言(可結合翻譯功能),也就讓士兵具備「超級感知能力」。
國防新創公司安杜里爾(Anduril)創辦人拉奇(Palmer Luckey)參與直播時展示最新研發的「鷹眼」(EagleEye)單兵戰鬥系統的頭盔原型,上頭有一對暱稱「貓耳」的「狼耳」感知器。截自Powerful JRE直播影片
包括拉奇10月分在直播影片時的說明,以及杜里爾工業的官方網站都有展示,戴上「鷹眼」系統頭盔後,不只可導引作戰目標,單兵可以像是X光「透視」發現躲到建築物或是車輛後方敵軍的動態,使用的就是無人機等無人載具提供的目標獲取資訊,可預測到對方的下一步,就能對其涉及殲滅。而且,鷹眼系統也整合戰鬥步槍上雷射指示器或是內紅點瞄具的瞄準資訊,也改善過去戴上夜視鏡時的射擊精準度。有網友戲稱,這簡直是打經典第一人稱射擊遊戲CS(Counter Strike)時開外掛的功能,這給予地面部隊攻守作戰時的高度優勢。
安杜里爾(Anduril Industries)創辦人帕爾默・拉奇(Palmer Luckey)親自戴上新研發的「鷹眼」(EagleEye)單兵戰鬥系統頭盔,具熱顯像、作戰資訊共享等功能,士兵將具有「超級感知能力」。此為增加臉部防彈構型。摘自X平台
由於「鷹眼」單兵戰鬥系統必須由電力驅動,主要運算的電腦、電量為900Wh的陶瓷電池一同與後背的抗彈板結合為一體,重量可減少約10磅。而「鷹眼」系統的防彈頭盔裡也有備用的一顆小型電池。另外,除了頭盔本體防彈之外,如面對攻堅任務時的「任務面罩」(mission shield),可包覆整個臉部,這在拉奇上直播時也另外展示照片。該任務面罩甚至還可以換上防雷射的構型,避免敵方的雷射武器傷害眼部。
安杜里爾(Anduril Industries)研發鷹眼單兵戰鬥系統(EagleEye),MR頭盔顯示器內整合熱顯像與步槍上的雷射指示器與瞄具,可精確指向敵方目標,進行接敵戰鬥。截自Anduril官網
拉奇也強調,目前「鷹眼」戰鬥系統的部分,都是安杜里爾公司自掏腰包發展的,也就是說,延續過去安杜里爾、空境(AV)公司等國防新創公司研發無人機等軍備產品的成功模式,不依賴政府標案給的研發資金,先研發出可供應現貨(off-the-shelf)、現有產品就能符合軍方性能、功能需求的產品,這就符合美國國防部新創小組(DIU)的採用標準,能以最快速度提供作戰部隊所需的裝備,迅速形成不對稱戰力。
軍事專家諸葛風雲指出,安杜里爾的創辦人拉奇,不只是規則改變者(game changer),更是「規則破壞者」,反正整個軍武研發的大環境的架構生態都改變了,所以對於洛馬、諾格、波音等整個幾大軍武製造商來講,它的威脅超級大。這次安杜里爾2024年底接手「士兵配戴任務指揮系統」(SBMC)計畫,不到1年就有成品「鷹眼」系統出現,就是例證。
安杜里爾(Anduril )的鷹眼單兵戰鬥系統(EagleEye),整合熱顯像、戰場資訊共享,形成「超級感知能力」,左方紅色框顯示具有威脅的人員目標,可提高警覺,單兵獲得指令就可接敵。截自Anduril官網
諸葛風雲分析,美國陸軍先前對於未來的士兵,希望運用資訊改變地面作戰方式的企圖心,雖有「大地戰士」等計畫,但是美國國防部或是陸軍自己推動,原來的計畫的話要砸大錢,安杜里爾創辦人拉奇的想法一直是其實有很多現成的技術,用新的想法就可以做得到的,就會更便宜、更有效率的把它產出來,所以他就直接做出來給大家看,不只是「彎道超車」,而是打破原有一個大計劃都要5年、10年的舊規則,「拉奇不跟你玩這個,因為安杜里爾是新創公司,都是1年、2年就有成果出來。」
鷹眼頭盔實戰驗證才是最大考驗不過,諸葛風雲也指出,目前看起來,「鷹眼」單兵戰鬥系統可以結合Lattice OS,把TAK等整合到單兵頭盔上以混合實境(MR)呈現,提供「作戰共同圖像」,究竟是否真的能成功,必須就像之前的IVAS一樣有部分運用到實戰的戰場上驗證,未來「鷹眼」系統在戰場的實戰,才是此系統能否實用的最大考驗。
軍備局401廠研製的TS96雙眼單筒夜視鏡(右),依任務需求可採用頭戴或盔戴等2種形式。左為TS93步機槍夜視鏡。青年日報
借鑑美國陸軍發展「鷹眼」單兵戰鬥系統,諸葛風雲指出,國軍現在也在努力要強化夜戰、逐步配發夜視鏡到基層部隊,而夜視系統其中有一大技術是「熱顯像」(Thermal imaging),美軍的新一代的夜視系統/夜視鏡(Night Vision Goggles, NVGs)其實已經藉由熱顯像技術處理,也就是「熱像儀」,不只是可以看到夜間或是煙霧中的目標,還可以描繪(outline)出人跟物體輪廓、辨識出兩者的不同,這並不是安杜里爾(Anduril)的專利。
但諸葛風雲觀察到國軍的軍備局似乎仍死守著「光放管」技術,而中科院則是想從「熱像儀」的途徑來解決,各有各的優缺點,「可是我們認為未來的主流是熱像儀,這是一定的。」諸葛風雲強調。
軍備局401廠最新研製XTS113式雙眼雙筒夜視鏡,是繼已廣為配發的TS96夜視鏡雙眼單筒型後續提升版,提升夜視成像品質,導入人因工程設計,強化舒適度。郭宏章攝
諸葛風雲指出,大家可以想像「光放管就是類比,我們光學的望遠鏡這樣子,做出來的一個模式 把光源放大。但是,熱像儀它透過晶片的演算,把訊號數位化處理之後,它的未來發展性絕對會比光放管好,就看決策者能不能選對的途徑。目前看起來都是走熱像儀了。」
諸葛風雲指出,歐美連單兵戰鬥步槍上面都有熱像儀了,並非「光放管」技術,若台灣部分人士還在鼓吹發展光放管,會阻礙熱顯像晶片技術發展,畢竟台灣的國防研發資源有限,擔心發生排擠效應。「所以像安杜里爾他們做法才是正確的,不要因循以前的舊有的技術往上堆疊,其實那個發展只會慢,不會快。」諸葛風雲強調,看到「鷹眼」作戰系統發展等成果,要能效法安杜里爾等國防新創公司,迅速採用新的技術、快速商品化,跨入新的境界,台灣的軍工實力才能大幅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