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音寧擔任台肥董事掀起風波。資料照。吳音寧競總提供
                            
                        
                    台肥今舉行董事會,原擬推舉吳音寧擔任董座,不過各界批評聲浪湧現,黨內也出現異音,層峰考量輿論與未來政治後座力下,及時喊卡,總算稍稍熄滅已點燃引信的政治炸彈。縱使遭外界揶揄髮夾彎,但這彎要是轉的好來個彎道超車,避開後續政治風暴,仍有可稱許之處。
吳音寧這個名字,是2017年擔任北農總經理後,進入大眾視野,也是繼韓國瑜後,外界印象最深刻的北農總經理。在她之後,誰擔任北農總經理,無人關心,吳音寧之前,台肥董事長是誰,外界也不在意,但當「吳音寧」三個字出現,總是一石激起千堆浪,「高級實習生」、「學習看財報」如影隨形地跟著她8年,縱使過程中不斷有人替她平反,事實也證明,她在北農任內的菜價波動,確實是相對平穩的,但又如何?
政治,本來就不只是單純的好與壞、對與錯,吳音寧的問題也不只是單純的適任與否,這是政治判斷與政治效應,這三個字如同輕敲在膝蓋上的小木槌,在野黨、網路上的膝反射快速直接又惡意,酬庸一頂大帽扣下,說什麼做什們都是枉然,「吳音寧」就是敵對陣營的政治提款機。
要討論吳音寧的位子,更多時候要看待的,是時機對與不對。
不論當初讓吳音寧出線掌台肥的的原因,是為了改革體制?是為了派系考量?還是另有其他,農業部一丟出這個人事,藍白如獲至寶,立即展開鋪天蓋地的「酬庸、肥貓」批判,當即形成了對執政團隊極為不利的戰場,且這議題可能一路延燒下去,面對2026選戰,執政團隊先天已相當艱困,為何要為了這完全看不出有何急迫性的人事案,付出這麼高的政治代價?
賴卓體制下的用人,最須檢討的就是不夠「細膩」,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遭撤換後的政治裂痕仍在,這次台肥董座換人,原董座李孫榮去年6月才在董事會中通過續任,任期至2027年6月,僅僅過了一年多突然要撤換,李孫榮犯了什麼錯?是哪裡做不好?是什麼階段性任務完成了必須交棒?完全講不出任何原因。也難怪外界進行各種負面的、捕風捉影的猜測。
更何況,從專業上考量,李孫榮具環工背景,與吳音寧法律出身大不相同,縱然董座一職到底應該具備什麼考量,誰優誰劣都有擁護者,但吳音寧確有較強的政治色彩,容易予人政治聯想,退一萬步,若有人中意吳音寧,大可在去年台肥人事全面改選時,就由吳音寧上任,時隔一年的拔官,讓基層難以適從。
在外界質疑、黨內也不力挺的情況下,層峰出手讓台肥在前一天改弦易撤,由總經理張滄郎出任董事,最終在董事會中出線擔任董座,讓風波暫時畫下休止符,套一句資深媒體人周玉蔻的話,「政治任命就是政治任命,政治第一,不要鐵齒」。
是的,政治任命請記得考量政治。民進黨好不容易在民調回溫的當下,實在是不應該也不必要,再搬石頭自砸腳,畢竟2026年九合一選戰前的初選大戰,黨內風暴還在燒,自己人還在打自己人,不要再畫靶給對手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