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外交老兵/當年少數「懂台語」的外交官 台韓斷交後每月與潘基文密會顧情誼

    2025-11-02 07:50 / 作者 李佳穎
    前駐韓代表林尊賢發表回憶錄《外交老兵》。秀威出版提供
    年屆95歲的前駐韓代表林尊賢近期出版回憶錄《外交老兵》,生動刻畫自己46年的外交官生涯,先後曾派駐7個國家,他是同時期外交官中少數的本省人,曾任台韓斷交後首任駐韓代表,曾每月與當時在外交體系的潘基文密會,肩負在無邦交狀態下維繫台韓關係的重任。

    林尊賢於1930年在台中豐原出生,家中篤信基督教,父親是豐原教會的首席長老。他在回憶錄中表示,許多人都曾好奇他在以外省人為主的職場環境是否受排擠,但他坦言,他雖然是少數台籍人士,但不曾感受到明顯歧視,也沒有不公平的待遇,歷任外省主管對他都頗為照顧。

    林尊賢畢業於台大政治系,前央行總裁梁國樹是他的高中同學與大學室友,已故的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則是大他4屆的學長。他於1953年參加高考、1955年正式擔任外交官,他回憶當年共有30多位考生錄取,其中台籍考生只有3、4位,可以說是當時外交部內少數的台籍外交官。

    林尊賢進入外交部不久後就派駐菲律賓,其實非常罕見,但因當時台菲漁業糾紛頻繁,需要一位懂得台語的外交人員協助交涉,才提前外派。當時,她的女朋友林秀珠還就讀台大政治系大三,原本約定好畢業後結婚,為此,林秀珠毅然決然放棄學業,匆匆結婚,一同派駐菲律賓。

    林尊賢曾派駐菲律賓、澳洲、日本、斐濟、美國、格納瑞達與韓國,他於1989年擔任駐美副代表,為延續信仰,走進「華府台灣人基督長老教會」,當時不知道這裡已經被視為「台獨」大本營,因為外交官的身份,曾經遭到質疑:「你是來敬拜上帝,還是國民黨派來監視我們的?」

    當時,幸好有豐原同鄉的教友解釋,才緩和氣氛。林尊賢爾後結識「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的朋友,為此特別向時任駐美代表丁懋時報告,丁懋時並沒有反對,只提醒他要通知駐美代表處內國安局派駐的顧問,以免其他同仁誤會。

    林尊賢派駐美國的重點之一是爭取留美學人與台灣同鄉會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支持,而他認為當時認識的將軍、局長,基本上都是忠於中華民國、認真執行國家政策的長官。如今,他回想國民黨後來的轉變,感慨國民黨在朝時堅決反中,在野後卻立場丕變。

    林尊賢最後一派是南韓,台韓於1992年斷交,當時韓國政府要求我國外交官必須於24小時內離境,並強制將房產與土地交給中共大使館,台韓關係一度陷入低潮。爾後,雙邊於1994年互設代表處,時任外交部長錢復指定他擔任斷交後第一任駐韓代表。

    林尊賢在書中回憶,韓方雖然不願意公開道歉,但自知傷害與台之間的兄弟情誼,韓國外交部長對他極為禮遇,經常邀他到官邸作客,「據辦事處同仁觀察,他接待我的禮數甚至比有邦交時還要周到。」

    當時在外交體系任職的潘基文奉國務總理金鍾泌之命,秘密前來拜會,並主動提出希望每月固定在市區飯店密會,不帶秘書。他表示在過程中深刻體會潘基文靈活巧妙、精明圓滑的外交手腕。潘基文於2004年擔任韓國外交部長,並於2007年至2016年擔任聯合國秘書長。

    林尊賢稱潘基文有外交手腕,但他的表現也不遑多讓,在工作之餘,他經常以高爾夫球作為外交突破口,派駐斐濟期間,他發現斐濟政界特愛高爾夫球,他和妻子開始學打小白球,加入了以總理為首的俱樂部,並因此有機會與時任斐濟總理拉杜馬拉(Kamisese Mara)互動,順利邀請他親自訪台。
    李佳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