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南湖大山。國家公園署提供。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水位持續上升,內政部17日宣布全區封園,知名登山作家雪羊批評完全不符比例原則,他認為,海拔300公尺的崩塌,卻封閉3000公尺的高山,就像小腳指被蛇咬到,便急著截肢雙腿,「荒謬到難以言喻」。對此,高山醫學專家王士豪今天(10/20)表示,救難救援及山難救助資源只有一套,暫時封山是為「開放山林」旅遊避險,決策合理。
針對相關發言引發爭議,雪羊今天發文致歉,表示氣頭上的一句留言,竟然被很多同立場的人截去大戰特戰,實在是始料未及。「但也是因為這樣,加上綿綿的一則留言,與許多台派朋友溫暖的私訊建議,讓我檢討了情緒上的時候用詞過重的問題。我對任意封山與政府做事毫不在意程序與事理,由上而下壓著做的行為實在太敏感了。」
長期致力台灣高山醫學的急診醫師王士豪今天臉書發文,表示政府救難救援及山難救助資源是稀缺資源,「資源就只有一套」。這次將合歡山及南湖大山暫時封山,是在幫「開放山林」政策作旅遊避險,讓「開放山林」有安全牢靠救難救援體系作為支持,以利「開放山林」全面落實。
王士豪表示,當立霧溪在燕子口附近形成堰塞湖,潛在形成巨大天然災害可能性,尤其近日又會遇到連續降雨,就需要巨大救難資源投入。政府當然會把救援救難資源優先重兵部署在可能造成巨大災害的堰塞湖,此刻無法把資源留給合歡山、南湖山的山難救援。
王士豪認為,政府調整備援救難支援的部署,更能專注在可能會產生更大巨大災害的堰塞湖,完全合情合理且合法。
王士豪表示,台灣完善基礎救援救災山區救援體系,包含合法申請的國家救援免費服務、高山山屋建置攜帶型加壓艙(PAC)等,是「開放山林」的底氣,才能夠讓這麼多人享受登山之美。當災害平緩後,資源部署回歸,就可以再去爬山,「喜愛登山的朋友們,就先暫時忍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