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府人員退出民政司救災群組,表示訊息重複性或非必要。圖為花蓮縣長徐榛蔚與縣府官員。資料照。翻攝徐榛蔚臉書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摧毀光復鄉與鳳林鄉部分民眾家園,時隔近1個月,又有大雨侵襲花蓮,馬太鞍溪、立霧溪堰塞湖仍有潰堤可能,讓救災工作正面臨重大挑戰。而這一個月,全國民眾都在關注中央、地方政府誰將承擔起馬太鞍溪災難最大責任,台灣民意基金會今(10/20)公布相關民調,董事長游盈隆分析,有7成4民眾認為中央、地方明顯違反責任政治原理,且此看法已成為社會、跨黨派的高度共識。
光復鄉洪災發生後,當務之急是救災,中央、地方歷經多次協調、溝通才建立一定默契,但政治責任該如何分配,至今尚未明確。台灣民意基金會近日針對光復鄉救災,「光復嚴重水災發生後,迄今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皆無人承擔責任。您覺得這是否符合責任政治原理?」結果發現:1.9%非常符合,5.2%還算符合,35.7%不太符合,38.2%一點也不符合,11%沒意見,8.1%不知道、拒答。
7成4民眾認為中央、地方至今尚無人扛起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悲劇責任政治。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高達7成4感覺光復嚴重水患成災發生迄今無人負責,明顯違反責任政治原理,只有7.1%覺得基本上符合。這項發現傳達一個清楚且重要的訊息,那就是,花蓮縣光復鄉發生嚴重水災至今,地方付出慘重生命與財產損失,中央或地方政府皆無人負起責任,有違責任政治原理,已成社會高度共識。
7成4民眾認為中央、地方至今尚無人扛起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悲劇責任政治。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游盈隆指出,透過民調結果可發現,台灣這次發生重大災難性事件,人民付出慘痛的生命、健康與財產損失,中央與地方政府遲遲無人出來負責,明顯違反民主責任政治倫理,已到了舉國譁然的地步。
深入分析,有兩點值得一提:首先,從政黨支持傾向看,民進黨支持者,8.6%認為這基本上符合責任政治原理,7成2不這麼認為;國民黨支持者,5.7%認為符合,8成認為不符合;民眾黨支持者,5.5%認為符合,9成1認為不符合;中性選民,6.3%認為符合,6成4認為不符合。
游盈隆認為,政府處理此項重大災難性事件,迄今無人負責,有違責任政治原理已成跨黨派高度共識,而且是跨越性別、年齡、教育、職業、省籍族群、政黨傾向、統獨傾向、及全國各地的普遍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