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笠原欣幸點出台灣人對於人均GDP超越韓國無感的原因,並表示「這很正常」。清華大學提供
韓國政府日前公布今年人均GDP預測為3萬7,430美元,我國政府稍早則公布今年人均GDP預測為3萬8,066美元,是台灣人均GDP 22年來首度超過韓國。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16日表示,由於關稅談判、台幣升值等因素,台灣經濟學家警告不要過度樂觀,並點出拉高台灣經濟數字的是半導體產業,其他行業的人感受不到是正常的。
小笠原欣幸昨日(9/16)發文表示,韓國政府公告今年人均GDP預測為3萬7,430美元,台灣政府稍早公布今年人均GDP預測為3萬8,066美元,這是台灣人均GDP 22年來首次超過韓國。小笠原欣幸指出,受半導體熱潮推動,台灣今年GDP成長率已從最初預測的3.1%上調至最新預測的4.45%,預計到2026年,人均GDP將突破4萬美元。
小笠原欣幸也提到,台灣稅收很強勁,在野黨通過普發台幣1萬元(約日幣5萬元)的現金補貼,政府也同意並將於今年落實,比石破政府計畫的2萬日圓補貼高出2.5倍,然而台灣經濟學家警告不要過度樂觀,因為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的關稅談判尚未敲定,傳統產業正舉步維艱,另外還有台幣升值等因素。
對於部分網友認為「難以置信」、「無感」,小笠原欣幸點出,其實拉高台灣經濟數字的是半導體產業,所以其他行業的人感受不到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