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內人士解讀,總統賴清德似乎有意藉強化派系共治團結黨內,並將決策貫徹到前線。資料照,李政龍攝
兩波大罷免、31席國民黨立委罷免案最終以全數未通過落幕,綠營內部檢討聲浪四起,更有綠委直諫「檢討黨團路線」,直指黨團總召柯建銘。據《鏡傳媒》報導,726罷免後總統賴清德除低調展開內閣改組徵詢,也著手調整團隊運作模式,自8月起每週三中常會前的高層會議擴大召開,將黨團7長也納入,其實就是要「杯酒釋兵(柯)權」,最明顯的實績,就是扭轉柯建銘對於普發現金的意見。
大罷免失利後,綠營內部湧出強烈檢討聲浪,總統賴清德宣示將調整行政、立法互動,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書記長陳培瑜也同步宣布辭去黨團幹部職位,其他幾位黨團幹部林楚茵、林月琴、郭昱晴也都表態將卸下職務。黨內認為幹事長與書記長皆為每個會期改選一次,即使不辭職,也即將於8月31日改選,如今大動作提前宣布卸任,顯然是有意加強督促改革;至於副幹事長王義川保持沉默,並非意見不同,而是因為副幹事長本就和幹事長同進退,一方面本就無需多說,另一方面也保留空間,避免被解讀成黨內聯合逼宮。
不過實際上賴清德似乎有意稀釋柯建銘權力,據《鏡周刊》調查,兼任黨主席的賴清德將高層會議參與者擴大至黨團7長,黨內就解讀為賴清德有意藉強化派系共治,一方面團結黨內、另一方面使決策貫徹到國會最前線。除此之外,兼任黨主席的賴清德每2個月就會召開一次派系會議,最近一次於8月20日舉行,由於柯建銘不具派系身分,從派系會議舉辦之初就未曾與會。
知情人士表示,820的派系會議中,各派系代表也有針對行政立法溝通困難、決策無法貫徹等問題進行討論,不過言談間各派系卻感受到彼此對問題的責任歸屬有微妙溫差,會中並未直接做出任何有關逼宮、換總召的結論。
黨內分析,英系立委王世堅早在726後,就在中常會喊話柯建銘「知所進退」,如今兩波大罷免正式落幕,隨著檢討議程浮上檯面,新系林俊憲、蘇系蘇巧慧、沒有明顯派系的邱議瑩接連表態,某方面來說可視作跨派系對黨團改革、期待開啟下一階段的共識。
至於柯建銘本人面對外界指摘,則撇清立刻下台的可能,強調會在位置上繼續率領黨團奮鬥,黨內人士也認為強調尊重黨團自主的賴清德,不會直接逼柯建銘辭職。不過只要派系達成共識,最快9月起的新會期、最慢明年1月黨團幹部改選,民進黨團勢必會面臨重大變革,即使柯建銘仍續任黨團總召,黨團指揮權也勢必漸漸轉移給其他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