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卓榮泰致歉:明年度總預算將舉債4千億 中央、地方要共同承擔

    2025-08-19 15:38 / 作者 郭宏章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右)2025.8.19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截自立法院會議直播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8/19)在回應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質詢時表示,因應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明年需撥給地方政府4千億元,加上其他特別預算支出,導致中央政府編列明年預算過程非常非常困難,需要大量舉債,卓榮泰因此向王鴻薇與民眾致歉。

    卓榮泰也證實,包括風災、強化韌性與軍購等支出,政府需大量舉債,金額可能達到1兆元台幣。卓榮泰強調,因為新版財劃法分配是「前所未見」,但希望地方發展能購均衡,但也希望在撥給地方4千億,也「帶去很多事權 」給地方,由中央與地方共同承擔。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應邀赴立法院,「全額撥付114年度對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及原住民族地區基本設施維持費等相關事宜」提出專案報告並備質詢。
    要求地方自籌款,下午繼續備詢。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質詢時首先問卓榮泰與主計長陳淑姿,因為地方政府非常關心地方補助款,詢問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是否在8月21號就會確定了?陳淑姿表示在努力中。

    王鴻薇接著指出,根據「財劃法」新修正的第30條第3項,很確定的就是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1年度的預算編列數。本來我們今年度的一般補助款原來是2501億元,但是後來行政院就等比例27%的刪除,所以整個的金額下降到1865億元。王鴻薇強調,本會期希望能夠辦理追加回來636億元。王鴻薇問明年是否以2501億元編列?陳淑茲表示,確定明年是用2501億去編列。


    卓榮泰表示,自己還是有兩句話要說,立法院用這種方式限定地方補助款的金額,確實是前所未見的,但是我們基於中央、地方長年來這樣的財政的合作,我們認為今年2501億元到明年,如果維持這樣的數字,讓地方的發展能夠均衡,但是我們很希望把636億元可以補回來,那麼這個均衡可以持續。

    王鴻薇又問,現在有些地方政府編列預算用舊版財劃法、有的用新版,問行政院明年度的總預算是不是按照新版財劃法來編列?

    卓榮泰表示,由於總統已經公告新版財劃法生效,「我們依照新版財劃法來編列,但是我要跟委員誠實的報告,這個過程非常非常的困難。」,卓榮泰也向王鴻薇直言:「所以要請委員體諒,中央政府必須大量舉債。」

    王鴻薇也指出,其實財劃法的編列不會造成整個大量舉債,這只是你的左手放到右手,1個政府是整體的,只是從中央政府的統籌款,原來是留在中央用還是地方政府用但是其實我們現在面臨到,你們可能未來有比較舉債的壓力,來自三項支出,第一是災重建的特別條例、特別預算,第二是因應美國貿易關稅的強化韌性特別預算,這部分需要舉債。此外,還有還有一個恐怕是最沉重的,就是因為美國要求台灣提高軍購的支出,國防預算到3%。

    王鴻薇說:「行政院一直都有傳言,你們在下個會期會送來軍購的特別預算軍購特別預算按照過去的慣例,以及現在的實況,都要用舉債的方式,包括軍購特別預算,是不是都要用舉債?」

    卓榮泰說明,特別預算就是 要用舉債跟歲計賸餘。王鴻薇說「歲計賸餘應該都(用的)差不了吧?」卓榮泰表示「對啊」。

    王鴻薇追問,日前有媒體報導,軍購預算達到6、7000億之多,所以政府有可能未來舉債的金額會高達一兆元,這是不是有所偏離?卓榮泰說,目前行政院還沒有進入到正式編列。

    王鴻薇說,「如果如果軍購特別預算,超過6000億的話,那舉債一定超過一兆了對不對?我這樣講,的沒有錯吧?簡單的數學?」

    卓榮泰回應:「如果是這樣的數字,加起來沒有錯。」

    王鴻薇認為,今年國防預算佔比大概GDP的2.45%,6470億元也包含了特別預算的支出,那麼如果明年度要達到GDP的的3%,就要超過8000億,沒有錯吧?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壓力來了。」王鴻薇擔憂,這是否會排擠教育人文社福跟經濟發展的支出?

    卓榮泰表示,這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我們除了國防的舉債,特別預算之外,我們像過去的前瞻等等重大的國內的基礎建設等,必須要透過特別預算來舉債的,也有可能。另外就是給地方的將近4000億左右的統籌分配稅款,應該要帶去很多的事權,讓地方共同來承擔,「左手交給右手」,不能只交錢,也要交事權。

    王鴻薇表示,中央已經在打算盤,要求地方提高計畫型補助的自籌款的比例啦。「就是我們財劃法,當時為什麼要修正,因為這是超過四分之一世紀,超過25年,沒有修正,中央早就應該把錢放下去、一直沒有放下去,所以現在看起來好像金額很龐大,但這是累積了25年,本來就應該下放給地方,但是一直沒有下放給地方。
    郭宏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