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選會今(7)日舉辦核三延役公投第一場電視說明會。截自中視直播畫面
8月23日將舉辦核三延役公投,中選會今(7)日舉辦第一場電視說明會。正方代表清大核工系教授主張若核三延役,能同時達成能源安全、國家安全,也降低台電營運成本;反方代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則質問,
在核三廠尚未經過科學檢測程序前就邀請全民進行重啟核三的投票,並不符合民主程序要求的合理理由。曾文生並在說明的最後質問葉宗洸,總是將核電重啟、繼續運轉講成不用花很多錢、是非常容易之事,這對台電並不公平;而在核電廠第一線工作是「我的同仁,也是你的學生。」
今天說明會共有2輪,正反雙方各講12分鐘;葉宗洸做為正方代表首先登場。
葉宗洸表示,台灣98%能源靠進口,因此能源安全就很重要。
包括美國AIT處長谷立言、曾當過美國海軍情報局指揮官的退役少將也在聽證會上表示,台灣應該維持至少一座核電廠。在在都顯示,若核三能重啟,雖然發電占比只有5%至6%,但至少可以維持軍事、政府行政機構、醫院等基本電力,直到美國馳援台灣。葉宗洸說,對岸軍演已將台灣高雄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列攻擊目標,代表對岸已知道台灣弱點。至於戰爭是否催毀核電廠?葉宗洸則以俄烏戰爭為例,烏克蘭7成電力來自核電,當其餘火力電廠皆被破壞時,俄羅斯仍未攻擊核電廠,因為一旦發生核災,受害者絕不只於被攻擊的一方。
反核人士也常質疑核電廠耐震能力。葉宗洸以數據表示,
核三廠耐震能力是0.72G,是台北101大樓的耐震0.3G的2倍多,也高於翡翠水庫的0.4G。葉宗洸也主張,全世界沒有因為發生地震而震毀一座核電廠;至於福島核災事故那是因為地震後40多分鐘發生的海嘯;由於福島核電廠的海嘯牆只有5公尺,緊急發電機又蓋在地下室,才造成爐心無法用電把水打進去冷卻,最終才致爐心融毀。
但台灣核電廠都在海平面10公尺以上,核三廠更是15公尺之高,加上福島核災後已增建防海嘯牆,防海嘯高度已達19公尺;而根據中央大學預測核三廠區可能碰到最大海嘯約10公尺高。
曾文生則在第1輪上場說明時表示,不管是核三,或台電任何一座核電廠要延役,都要經過一定程序,但用概括性理論討論無法代表已經過真正的科學驗證。
曾文生並以本次公投主題「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來質疑正方代表,「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這件事要怎麼做到?
文件上寫是容易的,但科學上,就要經一定流程檢驗,那是繁複程序要完成的。曾文生又說,是怎麼樣的流程,能由主管機關做出「同意安全無疑慮」的決策?有否任何殘存風險?這才是要公投的時刻。
曾文生表示,任何一座核電廠要展延,都需要經過一定程序檢驗,不管是設備老化狀況,展延時間現有設備足堪重任,有否建廠時沒有發現的風險因子,經科學及工程手段降低。將風險降到一定程度,而這些風險要向國人說明。
也就是將這些風險經過公開透明程序,向國人說明,做好安全檢測,
主管機關也把台電安全檢查報告做完審查,把可以做到的,以及極端狀態下沒有辦法完全做到的,都向國人說明之後,才來進行國人意志的展現,這才是正確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