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決戰倒數】年輕人來去匆匆!桃園通勤城「炒熱冷灶」罷團大燒腦

    2025-07-20 07:45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儘管活動連連,能否激出選民火花,仍然是桃園市罷免戰的考驗。吳尚軒攝
    大罷免投票倒數,桃園6席立委知名度不高、仇恨值低,更是選擇低調、冷處理,而在青年大量往雙北求學就業的情況下,罷團人力、資源有限下,如何串聯各區炒出熱度備受考驗,在這座通勤城市裡,要如何才能喚醒民心,對抗無聲立委呢?

    下班時刻,夏季的夕陽還帶著霞紅,從迴龍到龜山的台一線道旁,身穿粉色背心的罷免志工高舉「反共護台,罷免是愛」的手板,靜靜佇立奔流車道旁;越過山頭,林口重劃區的捷運站邊、桃園市區的客運站牌旁,同樣可見志工舉著旗幟或海報,往來的乘客沒有回應,頂多彼此唸兩句:「選舉喔?」「不知道耶。」

    桃園罷免志工力拚掃街、宣講。吳尚軒攝


    上回總統大選,民進黨在桃園市6選區全面吞敗,7月26日即將登場的大罷免投票,則有6名立委都進入三階投票,然而眼下距離投票不到10天,公民團體聲嘶竭力,最大的困境仍是選情無法升溫;各方人士細數背後原因:桃園市個行政區差異甚大,此外年輕世代多在外工作,缺人、缺力加上的立委本就低調,要衝過罷免還有重重障礙。

    6區僅2區砲火熱 冷灶燒不出熱火成難關

    「我是中壢人,不是桃園人。」是桃園地區流傳已久的一句話,正顯示此地的特殊性。從清代開發以來,桃園跟中壢就是竹塹(現新竹)往艋舺(現台北)通商的兩大中繼聚落,而後兩區雙雙發展,始終缺乏定於一尊的核心都會區,形成不同生活圈,此外桃園的行政區劃分更常為人詬病,7月初颱風丹娜絲來襲時,大園、中壢重疊的青埔地區分區停班引來爭議,便是一個寫照。

    在此局勢下,各區的冷熱度差異萬分明顯。民進黨桃園市議員許家睿便分析,桃園的冷區如平鎮、龍潭的呂玉玲,還有大溪、八德的邱若華在二階連署時就不樂觀,因此立委目前仍選擇較冷方式處理,然而蘆竹、龜山的牛煦庭,與桃園的萬美玲則是連署時就非常踴躍,這兩人的選區較為都市化,人口密集且資訊傳播快,也讓他們選擇熱戰回應。

    桃ㄧ罷免牛煦庭,是目前桃園熱度較高的選區。吳尚軒攝


    許家睿進一步談到,楊梅、大園的涂權吉選區傳統上被認為較綠,但選民年紀偏高,魯明哲的中壢選區相對偏藍,但有許多年輕選民,而這兩人對於罷免,目前也都選擇低調應戰。

    在台灣選舉上,台中市是公認的搖擺州,藍綠未能有明顯優勢,且有大量中間、搖擺選民,此外,近年來也有人認為桃園成為下個搖擺州的潛力;若從2024總統大選的得票率來看,桃園是民眾黨在六都中成績最亮眼者,可見選民對藍綠之外的選項有一定期待。

    許家睿直言,桃園的藍綠基本盤,雖然整體藍大於綠,但並未有太明顯差距,事實上從二階連署就可以看到,不少非綠營選民站出來簽連署,可能是本來投民眾黨或淺藍選民,過去柯文哲成功囊括了中間選民,但這一年包括柯的弊案疑雲、黃國昌快速傾向國民黨,這些人此次投票意願恐怕大幅降低,而從整體來看,桃園的罷免關鍵,除了考驗民進黨基本盤催票的能力外,「桃園有這種搖擺的情況,能否爭取到中間選民跟淺藍就是關鍵。」

    能否觸及中間選民,會是罷團的考驗。吳尚軒攝


    然而要觸及所謂中間選民,眼前有重重考驗,即便中壢、桃園兩大區,活躍志工人數最多也就200多人,人力與資源非常艱辛。

    跨縣市通勤人口全國第三 罷團嘆缺人力兼守各區

    根據行政院2020年進行的人口及住宅普查統計,桃園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齡39.5歲,是六都中最年輕,而在15歲以上的工作者中,有18.5萬人要通勤到外縣市工作,人數上緊追新北市、台北市,位列全國第三,跨縣市通勤率約為15%,且這18.5萬人中,前往雙北者就超過14萬。

    「桃園作為通勤城市,真的滿多民眾是北上工作。」罷免志工Allison對此深有所感,雖然戶籍在桃園,但在新莊唸大學的她選擇就近到中和幫忙舉牌,她回憶二階連署時,最常遇到就是來自蘆竹、桃園、中壢的民眾,這時她也會開心打招呼:「我也是桃園人!」

    桃園通勤人口達18.5萬,網雙北就超過14萬。資料照,廖瑞祥攝


    28歲的彭先生同樣來自桃園區,他在台北市工作、新北市租屋,平日晚間到中永和舉牌、發文宣,假日再回桃園支援,他說,之前就遇到住雙和的桃園鄉親,特別跑來找他簽連署,「那個感覺真的特別欣慰。」

    兩邊來回跑下,他直言最大的感受是雙北很常看到年輕志工,「但桃園好像年齡層稍高,大多接近中壯年」,活動上也是雙北明顯較多,並更有製作小物、想宣傳手法的能量。

    罷免萬美玲志工團核心幹部雅暄則表示,他們二階連署時,有針對國道客運站牌附近、火車站發放文宣,也有罷團會去林口、機捷沿線宣傳,但她坦言,進到第三階投票後人力有限,只能先顧好桃園本身,剩下的通勤、外地遊子,「雙北的罷團很踴躍,應該可以觸及到他們。」

    桃園罷團認為,雙北的罷免活動炙熱,同樣可以宣傳到桃園選民。資料照,李政龍攝


    位於立法院旁的濟南教會,二階連署時代收全台連署書,更公布每日排行,除了傅崐萁、徐巧芯、王鴻薇等「指標級」委員屢屢上榜外,桃一選區的牛煦庭也多次入列,正是個寫照。

    但罷免牛煦庭發起人陳昱宏仍指出,他們在陸戰上非常辛苦,台北有許多捷運站能聚集人潮,但桃園缺乏這樣明確的人流聚集地。

    不只捷運站,選前倒數兩週,台北市的罷團在信義區結合知名的「台北大縱酒」活動催票,也曾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演唱會,倒數階段更天天有記者會、造勢,陳昱宏嘆道,「台北已經有類似嘉年華會式的活動,可以吸引年輕人目光」,但桃園不管聲量或資源都有很大落差,他認為重點在是否有足夠年輕人投入,像他家裡,除了自己留在桃園以外,弟弟、妹妹都去外地唸書,「我覺得桃園就是通勤城市,然後人一去就不回了。」

    剷除黑芯罷團在信義商圈舉行「縱酒Play,罷免不累」活動。資料照,廖瑞祥攝


    儘管喊出六區全罷,但地廣人稀構成莫大考驗。罷免魯明哲領銜人羅怡雯也坦言,「我們地很大,要討論開會確實不方便,你看中壢到大溪多難?」但她強調,大多時候罷團有各自的策略與活動,但像製作背心、宣傳小物時會一起下單訂做,有串連活動時彼此也不會缺席。

    立委低調、市長沒聲量 激不起漣漪的攻勢挫折志工

    另一個問題是桃園的立委缺乏聲量,即便牛煦庭罵罷團「垃圾」、萬美玲提告違反肖像權,乾柴仍燒不出烈火。陳昱宏便直言,就連他關注政治的朋友,到現在仍有人連唸不出牛煦庭的名字,「他也只知道上次鄭運鵬選輸,但不知道輸給誰。」桃園整體來說選情仍偏冷,他評估同儕裡,恐怕有7成不知道罷免到底在幹嘛。

    聲嘶力竭但選情仍偏冷,是目前桃園各區頭痛萬分的難關。吳尚軒攝


    罷免萬美玲發言人Young亦指出,萬美玲是透過里長、家長會系統鞏固基層,因此儘管已經擔任議員超過20年、連任2屆立委,「但坦白講存在感很低」,加上桃園許多新移入的居民是從雙北搬來,「他們根本不知道萬美玲是誰。」

    羅怡雯同樣感到頭痛,直言「超級無敵霹靂難」,魯明哲雖曾任2屆中壢市長,立委也進入第2任期,但面對罷免仍屬低調,且在中壢有許多新移入的外來人口,志工最常遇到的反應就是:「喔是喔,沒聽過他。」

    桃園都會區移入人口多,如何說服這些選民也需要功夫。吳尚軒攝。


    縱覽大罷免浪潮,台北市有高知名度的徐巧芯、王鴻薇,花蓮傅崐萁更是全國矚目,而台中則有市長盧秀燕壓陣。反觀桃園,不僅立委缺乏知名度,連「母雞」都真空。民進黨桃園市議員李宗豪直言,張善政雖然是市長,市政府更不惜違反行政中立反罷免,「但他也不算是大母雞」,他缺乏激昂慷慨的演說能力或個人魅力,對熱度的帶動也非常有限。

    冷戰突圍鎖定搖擺選民 「小草顧問」成策略要角

    所謂中間選民,一部分包含移入各重劃區的新居民,這幾年來落腳桃園的人也不少,2024年全台淨遷入人數前5名的行政區中,桃園就有龜山、桃園、中壢3區上榜,年度人口增加超過2萬,是成長最明顯的城市。

    陳昱宏指出,二階連署時,機捷附近的里連署率都擠進選區前三高,但他們在這裡甚至沒有設連署點,能是因為此處居民不少是遷入的空服員、航空業人員,他們願意給像牛煦庭這樣的新人立委機會,但是當出現暴力問政情況時,這些人的反彈也很大,此外像蘆竹區的營盤里,上次大選時柯的得票勝過賴、侯,這次卻衝進選區連署前三名,「所以藍白至少在這個選區沒有合,再者中間或搖擺選民,會因為牛煦庭的個人爭議覺得不適任。」

    分析各選區、里上次大選得票,是罷團鎖定受眾的基本功。吳尚軒


    不管是新移入的居民,或過去對藍綠厭倦的選民,如今罷團的當務之急,是鎖定這些人精準打擊。桃六選區上次民眾黨也曾推出候選人,斬獲不小。罷免邱若華團隊空戰組長Aki便表示,對於這批受眾,他們團隊裡有所謂「小草顧問」,是一名過去曾經挺柯,如今對白營失望的「回頭草」上班族,可以幫忙他們修正策略。

    「跟他講話常常我們都會翻白眼,但給他看過的文宣真的很有用。」她苦笑道,像當他們主打反共、國會暴力時,小草顧問看了往往無感,只覺得在炒作亡國感。「但說立委月領20萬卻沒做事,他就會跳起來」,她說,中配六改四也是同樣情況,小草顧問毫無反應,但聽到允許雙重國籍卻會非常氣憤,先前二階連署陷入瓶頸時,就是靠這樣的方向修正宣傳策略,才挺過補件難關。

    桃六團隊針對不同選民結構地區,設計不同廣告。桃六刪邱團隊提供


    在這個基礎下,桃六團隊結合上屆大選開票結果,擇定不同地區祭出不同公車廣告、看板。Aki指出,像較支持白營的地區,宣傳就主打「月領高薪21萬,政績卻是爭取一台ATM」、「你的健保費要拿來養別人」,而大溪等深藍選區,則主打反共訴求,更強調投票不記名,「沒人知道你到底投誰」,來到綠營支持者多的區域,就正面進攻透過罷免守護下一代。

    罷免魯明哲團隊有8成成員是女性、媽媽,更有半數是工程師。就此羅怡雯表示,他們主打溫柔、理性路線,跟選民清楚說明疑慮,像《選罷法》修法規定,未來罷免連署要附身分證影本,但卻缺乏配套,恐使個資外洩,並增加詐騙風險,藉此讓人們理解影響,更會強調罷免是提升民主素養,讓選舉不再是「選一次爽4年」,而是可以篩除不適任立委。

    要接觸到婆媽、家庭主婦,菜市場也必須攻略之地。資料照,吳尚軒攝


    羅怡雯認為,中間選民許多其實是忙於家務、無暇顧及政治的媽媽跟家庭主婦,對此他們也會特別選定市場舉牌、發傳單,「她們聽到這些事可能影響下一代時,反應就很激烈。」

    在魯明哲以前,曾擔任桃三選區立委的是吳志揚、陳學聖,此地向來被視為偏藍,但羅怡雯認為,如今連淺藍都慢慢靠攏,像他們日前到眷村區宣傳時,雖然有其他藍營支持者起口角,卻也有榮民伯伯來圓場,甚至有人會幫他們加油、送飲料,氣氛似乎慢慢改變。

    罷團評估,就連過去不友善的地區,如今其實風向也慢慢轉變。吳尚軒攝


    民進黨桃園市議員魏筠觀察,桃園許多20到40歲的通勤族,不少是在科技業上班,而其實如果親中甚至被中國併吞的話,這些人的工作機會、社福資源都會受影響,這也是罷團能夠訴求到這些族群的原因,相較下藍委目前的應戰策略,還是找張善政、韓國瑜等藍營大咖合體、站台,「目標就是訴求基本盤,這些無法影響到中間選民。」

    
中間選民態度仍觀望 催票轉換率成罷團考驗

    然而能否真的炒出熱度、催出選票,仍是目前最大的隱憂。來自青埔、剛扛下新青安房貸的小羅(化名),正是標準的北北桃通勤族,他去年票投柯文哲,如今則感到失望,但對於7月26日是否要投票,還要再觀望,「如果朋友都沒人要去的話,可能再看看吧。」

    不少選民其實還在觀望,究竟風向如何轉變。吳尚軒攝。


    除了持續掃街、街頭宣講外,桃一四選區在桃園藝文特區附近設立一處聯合總部,期間舉辦客廳會,透過講座講解桃園在地歷史、文化。桃一領銜人陳曉煒牧師,也自行發起健腳掃街,並配合反共護台聯盟的大遶境造勢,選前更有重返青島東路、桃園各區的民主之夜等活動加溫;另一方面,民進黨立委王義川的大車隊首站即在桃園登場,號召出千輛機車加入,而不僅張雅琳、郭昱晴等責任區立委頻頻站台,連鍾佳濱、林俊憲等南部立委也現身助陣。

    陳昱宏指出,從牛煦庭評論罷免選情「空熱陸冷」,到王義川評論桃園人「外冷內熱」,都顯現出桃園人因為工作、通勤等關係,加上是年輕城市,傾向在網路上表態勝過實體活動,接下來這幾天如何衝出熱度,也還要再繼續努力,「我相信是有機會的。」

    面對升溫緩慢的選情,罷免志工仍舊努力不懈。吳尚軒


    回顧罷免歷程,事實上無論冷熱區,不管是在地紮根多年的魯明哲、有望挑戰市長大位的萬美玲,或者深藍區的呂玉玲、邱若華,桃園立委的罷免案幾乎都被視作難以突破二階,走到如今,六區成果已讓外界經驗,在史無前例、無法預料的大罷免決戰中,6個罷團分進合擊能打出如何成果,值得拭目以待。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