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喊話朝野各退一步,黃國昌態度關鍵。資料照
726大罷免投票倒數兩週多,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針對「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態度放軟,9日在中常會上喊話賴政府與民進黨「各退一步」,他願支持行政院原計畫匡列的4100億元,另主張再編列2300億元普發現金,等於共編列6400億元。
外界解讀,國民黨除了堅持草案納入普發現金,將不再阻擋國土韌性與撥補台電1千億元。不過,行政院認為行不通,質疑在野若以普發現金取代國防、民生等政府要務是萬萬不得,形同轉嫁到國人身上,且有可能造成通膨。部分國民黨立委私下也有異議,認為擋了那麼久預算,卻在此時棄械投降。
朱立倫在黨主席任期10月屆滿、大罷免首波投票將見分曉之際,釋出善意,向中間靠攏,十足耐人尋味。挑戰也不少。
其一是藍委抗大罷免,到了最後階段,日頭赤焱焱、隨人顧性命,朱立倫的黨意,是否充分溝通、能否貫徹到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或其他鷹派藍委身上?朱立倫是「看守黨主席」或「強勢黨主席」?國民黨都必須掂量、細膩處理,否則恐怕救火、抗大罷免不成,衍生另一波茶壺內的風暴。
其二,4100億元法案討論過程中,國民黨、民眾黨立院黨團皆主張「普發現金」協助民眾度過難關,但藍營版本發現金1萬元,白營則是6千元,藍白意見並不一致,而立法院長韓國瑜口中「永遠衝、從來不妥協」的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是否挺朱立倫「由鷹轉鴿」,在藍白合互綁的大局下,顯有疑慮。
第三,大環境時值美國對台關稅政策結果尚未出爐,國際與財經局勢有巨大變數,如果行政院與民進黨不買單、民眾黨不跟進,國民黨國會未過半,根本無法單靠一黨之力、推動普發現金,遑論救大罷免。
不管朱立倫的算盤為何,國民黨態度放軟,早有預兆。上月,總統賴清德邀請在野黨主席618聽取國安簡報,因黃國昌搶先拒絕破局後,國民黨第一時間回應,建構朝野對話平台是既定立場,會持續與總統府溝通。朱展現了與民眾黨、藍軍鷹派截然不同的立場與高度。
無獨有偶,台北市長蔣萬安、台中市長盧秀燕等藍營縣市長對中央統刪縣市一般性補助款提訴願抗議之際,桃園市長張善政、副市長蘇俊賓日前拜會行政院長卓榮泰,允諾有條件支持行政院追加預算解套。可見藍軍仍有人主張中間路線,認為朝野對立、合作與否,不應該一刀切,應該尋求最大公約數。
我們可以說,立法院上演了大半年國會衝突,藍白強勢通過國會改革法案、憲訴法等三法並大砍總預算案所引發的政治爭議,至此,國民黨內終於有人願意冷靜下來,思索各退一步、可能解決之道。若國民黨一開始就走中間路線,在無止境的衝突前先踩煞車,衡量社會力與正當性,或許根本掀不起這場大罷免的政治風暴。國民黨與藍委的政治命運,可能也大不相同。
朱立倫若重回中間路線,以相對宏觀的高度平衡傅崐萁、黃國昌的野心及利益,試圖奪回黨魁制高點、救大罷免。政治上或許有點遲了。但遲到,總比不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