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到高院為誣告案出庭。侯柏青攝
筆名「翁達瑞」的旅美教授陳時奮,在臉書撰文抨擊時任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被指導教授除名」等言論,高虹安告誹謗失敗,反遭陳時奮自訴誣告罪,一審被判10月,她提上訴。高院今天開庭,高虹安原本聲請傳喚恩師李傑親自出庭,但他卻無暇出庭,高轉而遞交一封李傑寫的電子郵件,佐證博士論文沒有違反學倫;翁達瑞的律師團卻當庭打臉,認為這封電郵沒有證據力。
高虹安參選新竹市長後,翁達瑞陸續於2021年9月23日、10月18日及2022年7月22日在臉書上發表〈被指導教授除名的高虹安〉、〈師生合謀之學術不倫:李傑與高虹安的故事〉、〈高虹安退出政壇吧!〉等文章,質疑高在美國辛辛那提的博士論文涉抄襲,卻故意誣告他加重誹謗。翁達瑞取得檢方不起訴確定後,向台北地院自訴高虹安誣告成功,一審判高虹安10月徒刑。
高虹安涉嫌在擔任立委期間詐領助理費,一審去年7/26判她7年4月有期徒刑,禍不單行的是,高虹安連誣告案都打輸,一審去年8/21判她10月有期徒刑。兩案目前均上訴高院纏訟。翁達瑞乘勝追擊向北院提出958萬元的民事求償,有意思的是,民刑事認定大不同,一審今年4/17判高虹安勝訴免賠。
旅美教授陳時奮(翁達瑞)。資料照。陳品佑攝
高虹安出招,遞李傑神秘電郵高虹安上訴高院後化身「戰神」,誣告案首次開庭時,她當庭舌戰翁達瑞,除大肆諷刺他的同黨政治人物被「撤銷兩學位」,還抨擊他「雙標」幫忙護航喊冤;翁達瑞則反轟高虹安的論文「國中程度的文法錯誤」。高院二度開庭時,翁達瑞缺席,雙方律師團展開大混戰,針對證據取捨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高院今天第三度召開準備程序庭,翁達瑞未出庭,高虹安則向法院提出北院民事勝訴判決、李傑教授的電子郵件,要做為爭取清白的關鍵證物。
高虹安委任律師團今天一開庭就表示,要捨棄傳喚高虹安的指導教授李傑。
律師團解釋,李傑這次無暇前來台灣法庭作證,律師團感到「相當遺憾」,幸好李傑非常願意提供意見供法院參考,所以才寫了這封電子郵件,李傑在郵件中重申高虹安的博士論文「沒有研究不當」。律師團主張,為了節省司法資源,如果對造有質疑,願意操作電腦並當場錄影呈報光碟給法院,證明電子郵件為真,律師團表示,這份證據相當重要,如果對造有爭執,也可以請出公證人或直接由法院勘驗。
高虹安當場補充說,她在原審打官司時,也曾經向法院提供電子郵件,當時也有錄影提供給法院,只是後來法院沒有勘驗,但最終依然納為判決證據。她認為,如果真的要嚴格一點檢視,也可以用體驗公證或現場勘驗的方式來確認電子郵件。她主張,「這封郵件可以證明,身為論文指導教授的李傑,允許我納入我是第一作者的相關期刊論文….審判長上次有講到學術倫理,我們認為指導教授的意見,對我的博士論文是否違反學倫來說,是很重要的證據。」不過,翁達瑞的律師團卻抬出法律爭點大反撲,主張高虹安將李傑的電子郵件作為實體「有罪無罪」之用,試圖用這封電子郵件來證明她的博士論文沒有學倫問題,但郵件的內容既然屬於「待證事實」,就應該受到傳聞法則的拘束,遂主張該份郵件沒有證據能力。
高虹安的誣告案刑事官司一審吞敗,民事求償卻免賠。侯柏青攝
記者會也成律師團攻防焦點不只高虹安出招,翁達瑞的律師團也瞬間發威,另將戰火擴展到高虹安在2022年9月20日的記者會內容。
翁達瑞的律師團強調,高虹安在2022年8月26日控告翁達瑞,同年9/17立刻進行修改論文及新增相關參考文獻等程序,然後又在9/20開記者會回應,高虹安還當場操作下載論文供記者確認。律師團主張,法院應該勘驗這場記者會內容,透過觀看高虹安的言論、態度、聲音,確認她的內心真意。
高虹安不以為然地反嗆,9/20的記者會和本案的提告範圍毫無關聯。她表示,「本案提告的部分為,翁達瑞先生稱我沒有感謝3位共同作者,至於其他部分是否引用、有沒有資策會的致謝等,都不在原本的提告範圍;我還特別在告訴狀裡針對自訴人說我沒有感謝3名作者的部分『畫線』….自訴人要引用9/20的記者會影片,但當天回應的事很多,不是針對他,他是將記者會內容『擴大解釋』。」高虹安的律師團不甘示弱地回應,如果要勘驗,應該也要一併勘驗高虹安在8/26的提告記者會才對。律師團表示,9/20記者會是因為翁達瑞汙名化高虹安,高虹安才會有相關回應,但是,8/26提告記者會是單純針對翁達瑞的,代表高虹安第一時間提告時的真正想法,和本案直接相關,應該也要一起看。
兩造律師團今天唇槍舌戰,法官當庭確認兩造於言詞辯論會使用到的時間,翁達瑞的律師團表示,為了要讓自訴人和律師團充分陳述,預估必須使用1小時;高虹安的律師團則表示,高虹安自身約陳述30分鐘,而3名律師則要共用2小時。
法官聽完兩造意見後表示,是否勘驗影片將由合議庭評議決定,隨即宣布準備程序終結,全案預定6/26上午進行審理及言詞辯論程序,而7/3則為預備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