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基金會與德國在台協會、以色列駐台辦事處今(4/23)日共同舉辦「2025年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總統府提供
民主基金會與德國在台協會、以色列駐台辦事處今(4/23)日共同舉辦「2025年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除了總統賴清德出席致詞,以色列駐台代表游瑪雅(Maya Yaron)、德國在台協會副處長何峰(Andreas Hofem)也共同參與,盼台灣共同防範未然,而游瑪雅更提及,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對以色列的恐怖攻擊,是重演大屠殺的歷史。
游瑪雅表示,80年前導致大屠殺的反猶太主義在2025年並沒有根除,它已經演變,令人不安是,大家正目睹全球各地歧視與偏見的日益加劇,不僅針對猶太人和猶太社區,也在攻擊以色列生存的基本權利。
游瑪雅提到,10月7日的暴行不僅是對以色列的攻擊,再次地是對我們共同人道價值的攻擊。這種「新反猶太主義」試圖否定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家的合法性,剝奪歷史和自衛權利,那對平民的系統性襲擊、蓄意的殘酷行為,讓人回想起猶太歷史上最黑暗的篇章。
游瑪雅強調,台灣同樣深諳抗暴之痛、尊嚴之爭,大屠殺的警示鐘聲穿透時空,對台灣人民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教導我們沉默的危險,仇恨的後果,以及防患未然的必要性。
游瑪雅提到,以色列今(2025)年擔任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IHRA)的主席,這是一個致力於保存大屠殺記憶並打擊反猶太主義的全球性組織,期待台灣政府、議會、各個組織和大學積極參與這項普世承諾,並採納IHRA的反猶太主義定義。
IHRA的反猶太主義定義是「反猶太主義是對猶太人的某種看法,這種看法可能表現對猶太人的仇恨。反猶太主義的言論和肢體表現針對的是猶太或非猶太個人及/或他們的財產,針對的是猶太社區和宗教設施。」
何峰提到,他的生日正是「國際大屠殺紀念日」1月27日,他的雙親是二戰與國際大屠殺事件後第一代出生的孩子,他表示,德國人感到羞愧並有責任去謹記國際大屠殺,這是人類史上最黑暗,也是德國人用受害者的鮮血所寫下的歷史篇章。
何峰強調,身為德國人,無論什麼年紀,身為犯罪者世代的孩子與子孫,必須很清楚,遺忘歷史不是一個選擇。扭曲歷史不是言論自由,「沉默永遠都不是中立的。」
何峰表示,德國回顧與紀念歷史的旅程既不完美,也不會有結束的時候,為了謹記受害者所經歷無法想像的痛苦,重申那些讓和平、尊嚴和民主成為可能的價值觀,並再次莊重的宣示「過去所發生的一切,絕不能再次發生。」
何峰表示,台灣和以色列都知道歷史與記憶所帶來的力量與痛苦,在以色列,這場浩劫的記憶是國家意識的一個支柱,這不僅只是哀悼、更關乎正義與韌性;在台灣已看見日益開放地面對過去艱難的歷史篇章,對任何一個民主國家而言,這都是勇敢向前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