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顧爾德專欄:破天荒院際調解會,五指併攏、一事無成?

    2025-02-11 10:20 / 作者 顧爾德 / 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總統賴清德召集五院院長在總統府會商國政。中央社
    立法院在野黨藉由修法、預算刪凍造成中央政府陷入癱瘓危機,各方早已呼籲總統賴清德以國家元首高度、依《憲法》44條「院際調解」召集五院協商。2月10 日,這場「總統與五院國政會商」終於登場,最終卻令人失望。

    堆砌形容詞 淹沒憲政意義

    會談前,立法院長韓國瑜怕出席會議被指為遭總統「摸頭」,於是私下放話稱,他出席會議但不在會中做出承諾。總統府方面對會議定位也頗曖昧。過往新總統上任後多會邀請五院院長餐敘會面,這種會面並不屬於《憲法》44條的院際協調權;總統府也稱這場會議為「國政會商」、避用「院際協調」之名。不過,賴清德在開場致辭中明確指出,他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賦予的權責,召集五院會商國政;同時也稱,這場會商「為憲政體制寫下了歷史的新頁」。顯然他不是找五院院長喝春酒,他很清楚自己是依《憲法》44條行使院際協調權──「總統對於院與院間之爭執,除本憲法有規定者外,得召集有關各院院長會商解決之。」


    總統賴清德召集五院會商。翻攝畫面

    這更是中華民國總統首度行使院際協調權,但很遺憾,賴清德致詞中除了這句「為憲政體制寫下了歷史的新頁」,其他並未展現出首度行使此項權力的歷史高度。刻意要營造和諧氣氛,賴清德強調「朝野和諧、社會團結,國和萬事興」,說「五院就像五根手指,各有其功能,五指併攏才有力量!靠得越緊,力量越大!」堆砌沒有憲政意義的形容詞,也淹沒了會議的憲政意義。

    反觀川普一上任就開猛藥

    有如政變的國會亂局讓行政、司法、監察與考試院都無法正常運作,民眾期待的是總統出面調解此亂局,但總統致辭卻多是空話、避談目前困局,也未自信地告訴民眾他要如何處理這個難題──相較於美國新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一上任就針對具體議題猛開重藥(雖然有些是過頭了),面臨政府被斷手斷腳危機的台灣總統,講話反而飄渺無邊。

    賴清德召集五院院長在總統府會商國政。中央社

    國政會商直播重頭戲竟是總統贈送禮物給五院院長儀式、府院出席代表排排站大合照,此外幕僚更忙著向媒體解釋安排的會場、贈送的禮品具有的象徵意義。在在預示了這是場務虛而非務實的會議。媒體操控(media spin)進入影像時代,再重要的會議重點似乎僅賸擺Pose讓攝影記者留下行禮如儀的影像。國政會商大合照,就差司儀沒有要全體來賓比Y喊“ya!”── 民眾翹首引領的難道就只是總統與五院院長一張大合照?這張照片能展現總統的危機處理能力嗎?

    記者會充滿空洞文字

    會後總統府正副秘書長的記者會也是空洞無物,多是照本宣科或實問虛答。會中宣布的三點共識,只是對仗工整的空洞文字:五院「要互相尊重,更要相互扶持!」,宣示「政黨可以競爭,國家不能犧牲!」、「朝野可以競爭,國民不能犧牲!」、「國家安全不打折扣!經濟發展不打折扣!國人照顧不打折扣!」沒有一項指引目前具體困境的解決途徑。

    總統賴清德與五院院長10日舉行國政會商,會後由秘書長潘孟安(中)、副秘書長張惇涵(左)、發言人郭雅慧(右)舉行會後記者會說明。周永受攝

    記者會上被問及韓國瑜是否有要賴清德呼籲停止大罷免,副秘書長張惇涵說,賴清德引用佛經「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回應。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則說「解鈴還須繫鈴人」,今天齊聚一堂就是要解決「因」;韓國瑜則說,這個「因」這就總預算,他會「本於職權,跟朝野黨團協商」。

    能否追加預算仍有疑問

    在高來高去的空話之餘,行政院長卓榮泰提出未來解決預算爭端的具體建議,包括:當立法院法律案和預算案有增加歲出時,要邀行政院協調可行財源,雙方協議不容撕毀;對於《財政收支劃分法》則再度主張在今年內提出立法院、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都可接受的版本再執行;至於預算問題則再度強調會提覆議。韓國瑜具體要求行政院不要提覆議,而用追加減預算方式處理。但卓榮泰未立即答允,因為總預算案尚未送到政院,能否依法追加減預算並不明確。

    依《預算法》79修規定,請求提出追加歲出預算的條件包括︰一、依法律增加業務或事業致增加經費時;二、依法律增設新機關時;三、所辦事業因重大事故經費超過法定預算時;四、依有關法律應補列追加預算者。看起來被刪、凍的預算多不符合上述前三項規定,是否符合第四項「補列」條件也還有疑義。

    賴清德沒有挑戰制度缺失企圖

    整個國政會商沒有具體結論,只是在「營造和諧氣氛」,而且這個氣氛更像專門營造給韓國瑜一個人。韓國瑜回去還得面對他口中「現在很大」的「小傅」國民黨總召傅崐萁,還有眼高於頂、講話口沫橫飛的「國昌老師」民眾黨總召黃國昌。這兩位總召心中是否「以人民為主、以民主為本、以臺灣為根」就不得而知。就算國政會商不是「五打一」而是「五合一」,但既然會中沒有體承諾,執政黨也不可能輕易承諾停止「大罷免」、解除在野黨的壓力。

    作者認為,總統賴清德在這場會面中沒有企圖挑戰制度的缺失。中央社

    當然民主憲政不能只靠政治人物的動機來成就。就制度面而言,這場「國政會商」之所以沒有具體成果,制度性原因在於五權憲法的缺失。賴清德開場白中不斷恭維五權憲法,避談這套「五權分治、平等相維」制度失敗造成今天的憲政困局;李登輝時代為修改五權憲法這套不合時衣裳而制訂《憲法增修條文》,結果修改過後的衣服還是綁手綁腳──行政院院長任命不需立法院同意,總統對立法院通過的議案沒有否決權、只能同意行政院提出覆議主張,而覆議又和倒閣分拆,總統也沒有主動解散國會權。至於《憲法》44條雖明定院際調解,卻沒有具體規範與配套工具來落實如院際爭執的解決。

    這些制度缺陷,加上主人很客氣、也沒有企圖挑戰制度缺失,最終讓中華民國首度院際協調會議像和稀泥一樣,和諧收場、一事無成。

    本文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顧爾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