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13國慶】賴清德演說談兩岸 學者讚「突破台海框架」

    2024-10-10 13:15 / 作者 林佳鋒
    學者認為,賴清德國慶演說視角突破了兩岸框架,由世界格局出發。廖瑞祥攝
    賴清德今(10/10)發表任內首次國慶演說,以《團結台灣,共圓夢想》為題,表達願與中國共同因應挑戰,並呼籲國際社會的期待,為區域與全球和平、安全與繁榮作出貢獻。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認為,賴清德論述突破台海框架,從世界的格局,積極形塑對中國的期待,並提出方案,指出中國如何扮演負責任的角色。

    賴清德國慶演說指出,台灣願意和中國共同因應氣候變遷、防堵傳染病,以及維護區域安全,追求和平共榮,為兩岸人民帶來福祉。世界各國長期以來支持中國、投資中國,以及協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無非是希望中國能夠為世界做出貢獻。賴提到,當前國際緊張情勢不斷升高,希望中國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和台灣一起承擔國際責任,對區域和全球的和平、安全與繁榮,做出貢獻。

    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分析,賴清德的視角突破台海框架,而是由世界的格局出發,首度詮釋對中國的國際角色期待,希望中國能積極承擔國際社會責任,且相比過去釋出更多善意,再次遞出橄欖枝,表示願意與中國攜手因應各式挑戰,為兩岸人民帶來福祉。

    賴怡忠認為,即便來自中國的惡意侵擾持續不斷,賴清德作為更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依然提出了理性的道德呼籲,提醒受益於世界貿易組織的中國勿忘初衷,應共同維護經濟秩序,積極為世界做出貢獻。

    賴怡忠指出,賴清德論述不停留在維持現狀與台海和平,也透過積極形塑對中國的期待,並進一步提出方案,指出中國如何扮演負責任的角色,與世界共存共榮。

    跳脫歷任總統兩岸論述 學者:賴以全球視野出發展現民主國家自信高度

    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表示,賴清德整體論述沉穩、務實,相當講究歷史,不使用誇大或情緒用詞,有助於團結國內以及提高國際認知。針對兩岸、國政議題皆提出完整願景,顯示已做足準備為台灣打造韌性。

    吳瑟致指出,歷任總統的兩岸論述角度多以兩岸為主體,賴清德則以全球視野出發,提出多項兩岸可合作的面向,例如氣候變遷、醫療衛生,是以全球的高度來看待台灣、中國及兩岸議題,也提及台灣經濟表現亮眼,能為國際社會提供諸多貢獻,展現台灣作為民主國家的自信與高度。

    吳瑟致認為,賴清德延續過往幾次關鍵談話的基調,與國慶晚會一脈相承,強調兩岸互不隸屬、中共無權代表台灣,符合台灣主流民意,有別於過往傾向模糊的論述方式,賴清德透過歷史發展、客觀分析現況,正面陳述兩岸關係的變化,確實能夠促進國內團結,並有助於國際社會理解台灣。
    林佳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