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最新觀測顯示,米塔颱風已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樺加沙颱風對台影響最劇。氣象署提供
中央氣象署今(9/20)日表示,受大低壓環流水氣影響,花蓮、台東及恆春半島出現局部短暫陣雨,西半部與東北部山區午後則有雷陣雨,桃園以南地區更有局部大雨發生的可能,民眾須提防短延時強降雨、雷擊、強陣風及溪水暴漲。各地氣溫依然偏高,北部24至37度、中部22至36度、南部23至35度、東部22至36度。
另外,根據氣象署監測,西太平洋目前共有兩個颱風及一個熱帶性低氣壓,米塔颱風已於今晨2時減弱為熱帶低壓;浣熊颱風增強為中度颱風,但距離台灣遙遠,無直接威脅。真正需要關注的,是正逐漸增強的樺加沙颱風,目前為輕颱,但未來有望發展成中颱甚至更強,最快週日上午可能發布海上警報,週日晚間或下週一凌晨進一步發布陸上警報。
氣象專家吳德榮在「洩天機教室」專欄中指出,最新歐洲模式(ECMWF)顯示,明(9/21)日水氣略減,各地天氣晴朗炎熱,但午後山區仍有局部雷陣雨,傍晚起隨著樺加沙外圍接近,大台北與宜花地區會逐漸轉雨。
22日至24日,颱風通過巴士海峽並進入南海,將帶來顯著降雨,範圍涵蓋大台北、東半部及南部,其中東部與南部山區須嚴防豪雨釀災,南台灣及沿海地區更要留意強風巨浪。
25日颱風逐漸遠離,上半天花東與高屏仍有雨勢,下半天起天氣轉趨穩定。26日則回到晴朗炎熱型態,但午後山區仍有局部雷雨發生機率。
吳德榮指出,根據氣象署「路徑潛勢預測圖」與歐洲系集模式,樺加沙颱風大致將通過巴士海峽,但路徑仍有分歧,顯示其動向存在不確定性。氣象署預測其中心風速最強可達48公尺/秒,超過先前颱風「劍魚」、「楊柳」的43公尺/秒紀錄,可能挑戰今年「風王」。
最新(19日20時)歐洲(ECMWF)系集模式模擬「樺加沙」的動向(左圖)、與最新(20日2時)氣象署「路徑潛勢預測圖」類似(右圖),系集模擬平均路徑,通過巴士海峽,個別模擬路徑則分散在兩側,顯示其動向的「不確定性」。翻攝自weathernerd、氣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