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8 19:57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馬丁尼斯回憶與台灣的特殊緣分,表示在與中研院等機構的合作過程中,不僅看見台灣將研究轉化成產品的潛力,也發現台灣多元面貌,他形容太魯閣國家公園景緻是「美國從未見過的美景」,「你們的企業、你們的國家非常成功」。
2025-10-08 10:02
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由英美法3位學者共同獲得。1980年代中期,克拉克、德沃雷、馬丁尼斯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組裝一個當時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電路,結合嚴謹、想像力與務實的迴異個性,40年後共獲諾貝爾獎殊榮。
2025-10-07 21:35
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三位研究量子力學穿隧效應(Quantum tunneling effect)的加州大學學者共同獲得。穿隧效應是量子力學百年多前開始建立時諸多反直覺的神祕現象之一,也曾一度是進入奈米製程時,晶片製造工程師必須克服的頭痛問題。如今,新的晶片製造技術不但反過來利用了穿隧效應,這個現象更是成為當今開發量子電腦的基石。
2025-07-22 12:00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年初曾說,要將非常有用的量子電腦推向市場,需要15至30年時間,結果引發相關概念股暴跌。黃仁勳不到3個月時間就認錯,他坦承錯估量子電腦發展時程,並稱量子運算深具潛力。
2025-07-02 11:01
鴻海教育基金會長期致力於推動台灣高中階段的前瞻科技教育,7月1日在台南市舉辦「高中量子師培營」。這是繼台北、新北、桃園、臺中市等地的成功推動後,持續將師培營擴展至臺灣南部,實踐「量子扎根、教育先行」的核心理念。
2025-03-11 16:47
鴻海研究院半導體所所開展的跨國研究合作再傳捷報!此次台日合作聚焦於非同步式離散相位位移量子金鑰分配(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DPS-QKD)技術的創新研發,成功提升了量子光通訊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創新成果已發表於《APL Photonics》國際期刊,並獲高度關注。
2025-02-20 15:42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先前曾說,量子電腦約花15至30年發展,一度重挫量子運算類股。相隔2個月,微軟19日發表首款量子運算晶片Majorana 1,表示推出實用量子電腦僅需數年,而非數十年。
2024-12-11 21:58
AI熱潮究竟對人類有何重大突破?或許可以從量子電腦窺知一二,美國科技巨擘谷歌宣布,新一代晶片已成功突破量子運算技術的瓶頸,只要花不到5分鐘就能解決超級難題。相比之下,目前全球運算能力最快的「超級電腦」,同樣難題要花10的25次方年才可能解開,這耗費的時間比宇宙存在還要久!
2024-10-16 13:14
量子電腦新紀元!清華大學物理系、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教授禇志崧領導的研究團隊今天(10/15)宣布,研發出全世界最小的量子電腦,僅使用一顆光子,這也是台灣研發出的第一套光學量子電腦。
2024-07-09 08:28
鴻海科技集團旗下,鴻海研究院前瞻技術研發再度傳出捷報!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謝明修、副研究員徐銘鍵、中央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馬里蘭大學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獲國際頂級物理期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評論快報, PRL) 所刊登。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