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10:36
美國總統川普週一(7/7)表示,美國「必須」運送更多武器向烏克蘭,與白宮2日宣布將暫停對烏提供部分武器的說法顯然有出入。《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4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表示暫停提供武器不是他的決定,暗示美國仍有意繼續提供軍援。
2025-07-07 17:50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巴諾瓦斯(Ruslanas Baranovas)率領跨黨派議員訪問團來台,國防部長顧立雄今(7/7)日親自接見,並表示立陶宛是民主理念堅實盟友,台灣與立陶宛自2022年起在雙方政府大力支持下,在網路安全、國防產業、動員機制與戰略溝通等領域,皆有緊密交流與進展。
2025-07-04 06:09
總統賴清德六月下旬在全台民間社團啟動「團結國家十講」,針對國家、團結、憲政體制、國防、外交、兩岸、民主、和平、繁榮及均衡臺灣十個主題發表看法。前幾講遭遇亂流。藍營找到話柄質疑賴清德「不演了」、總統壓軸替大罷免催票「大登場」。名嘴與獨派人士也看不下去,勸他甭講下去,避免政治受傷。
2025-06-30 10:55
賴清德總統日前啟動「團結十講」的巡迴演講,與社會各界面對面溝通國家團結的理念,國安人士指出,目的是為了強化內部共識與團結,確保自由民主的穩定現狀不受到破壞。賴總統希望透過十講的安排,進行有系統的社會溝通,把台灣內部各種不同的主張,集結在共同守護自由民主現狀不受威脅的公約數上。
2025-06-26 12:35
以色列與伊朗6月13日起爆發戰事,美國奇襲摧毀伊朗核子設施,促成以色列與伊朗停火,迅速停止這場12日戰爭,解除更大的中東危機。但中國卻拿以伊戰事大舉操作訊息,對台灣進行認知作戰,國安單位注意到,這一波特色是台灣名嘴提供大量素材,成為中國官媒與網路訊息戰單位操作散布的「以色列被打得很慘」、有斬首行動「賴清德很害怕」等偏誤敘事,每天多達數千則至上萬則,國安人士認為,中共企圖操作以伊戰爭議題,甚至連結「漢光演習」,一方面想弱化台灣內部團結力量,另一方面則是想對中國人民訴求,來改變認知。
2025-06-26 12:28
台灣6月11日晚間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震央位於花蓮,但包括高雄在內,全台多處感受到強烈搖晃,美國在台協會(AIT)高雄分處隨後發文呼籲旅居台灣的美國僑民要準備「避難包」,引發「避難包之亂」。不過,6/13以色列轟炸伊朗,以伊戰爭爆發後,台灣民眾卻感覺到「有準備、更安全」,國安人士表示,一開始大家以為「是不是美國人知道要發生什麼事了?」,但因為兩天後以伊戰事持續,台灣民眾想法多數扭轉為「我們要準備什麼」,反而達成「全社會防衛韌性」原本想要傳達給民眾的觀念「有準備、更安全」。
2025-06-20 14:45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接受美國知名Podcast節目「Shawn Ryan Show」專訪,對於中國不斷透過金援等手段挖牆腳,孤立台灣外交,蕭美琴表示,台灣在幾年前失去宏都拉斯,但宏都拉斯不但沒有從中國市場賺到更多錢,反而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她認為,中國往往會利用各種脅迫手段,加上他們不一定會兌現的經濟誘因或承諾,改變那些國家的忠誠度或外交關係,因此政府希望維持住與台灣站在一起的美洲和拉丁美洲夥伴。
2025-06-20 13:52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接受美國知名Podcast節目「Shawn Ryan Show」專訪,對於烏克蘭拒絕台灣援助的原因,蕭美琴表示,如同世界許多國家,烏克蘭政府對與臺灣的任何互動都相當謹慎。她也說,台灣人需要從烏克蘭人身上學習「指揮體系必須更加去中心化」,賦予基層單位更多自主權與決策能力,提高行動的靈活度與應變能力。
2025-06-19 17:25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接受「挪威國家廣播公司」(Norsk Rikskringkasting AS,NRK)專訪,被問到會不會擔心台灣成為美中交易籌碼時,蕭美琴表示,台灣的未來必須由台灣人民透過民主方式來決定。她強調,台灣是美國非常重要的夥伴,對全球科技供應鏈做出重大貢獻,而且對美國的經濟發展及再工業化來說,更是極為重要的合作夥伴。
2025-06-19 16:58
以色列和伊朗交戰將滿一週,傳美國即將武力介入。一名土耳其外交部消息人士19日透露,伊朗外交部長阿拉奇(Abbas Araqchi)將於21日出席於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伊斯蘭合作組織(OIC)會議。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