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8 19:57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馬丁尼斯回憶與台灣的特殊緣分,表示在與中研院等機構的合作過程中,不僅看見台灣將研究轉化成產品的潛力,也發現台灣多元面貌,他形容太魯閣國家公園景緻是「美國從未見過的美景」,「你們的企業、你們的國家非常成功」。
2025-10-08 18:16
諾貝爾化學獎台灣時間今天8日下午5點45分揭曉,頒給3位學者: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北川進,澳洲墨爾本大學教授羅布森(Richard Robson),以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約旦裔教授亞基(Omar Yaghi),表彰3人的金屬有機框架(MOFs)研究「為化學創造新空間」。
2025-10-08 13:31
今年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之一、英國學者克拉克週二(10/7)分享得獎喜悅時同時痛批美國川普政府刪減科研經費,將讓美國在科學領域的實力倒退,即便川普下台後10年也救不回來。
2025-10-08 10:14
今年的諾貝爾生醫獎頻頻出現令外界意外的消息。其中一名得主近日正與妻子赴野外爬山,直到妻子週二(10/7)打開手機上網才發現得獎訊息。這名科學家說,他當時還以為妻子是看見了熊才害怕得放聲尖叫。
2025-10-07 22:00
印度大吉嶺(Darjeeling)山區以生產高品質、擁有產品地理標示(GI)保護的茶葉而聞名,但當地近日降下暴雨,引發致命土石流與水災,連帶重創大片頂級茶園。
2025-10-07 21:35
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三位研究量子力學穿隧效應(Quantum tunneling effect)的加州大學學者共同獲得。穿隧效應是量子力學百年多前開始建立時諸多反直覺的神祕現象之一,也曾一度是進入奈米製程時,晶片製造工程師必須克服的頭痛問題。如今,新的晶片製造技術不但反過來利用了穿隧效應,這個現象更是成為當今開發量子電腦的基石。
2025-10-07 10:27
諾貝爾委員會週一(10/6)公布今年的生醫獎得主名單,為3位美日科學家共享殊榮。不過其中一位得主迄今仍不知道這項喜訊,因為他斷網爬山去了。
2025-10-07 08:51
美國學者布朗柯獲諾貝爾醫學獎殊榮,她原先把諾貝爾委員會的來電當作騷擾電話,直到美聯社攝影記者出現在她西雅圖的家門口。布朗柯過去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分子生物學系主任蓋維斯回憶,她勇於挑戰冷門項目,包括曾被科學家視為「垃圾」的H19基因。
2025-10-06 19:29
2025年諾貝爾獎第一個公布的獎項生醫獎揭曉,由美國與日本三名學者共同獲得,表彰他們在免疫系統如何自我管控調節的研究貢獻。
2025-10-06 11:00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即將自今晚起宣布各項獎項得主,首日公布的是生醫獎。在得主公布前,外界可從多項被視為「風向球」的科學獎項一窺結果。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