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14:31
南鯤鯓事件是對「氣候風險具經濟成本」的最佳註解。文化資產毀損,不僅影響觀光與地方經濟,更反映氣候變遷正對基礎設施、保險業、農漁產業帶來不可逆的衝擊。這也是為何投資人開始重視企業的減碳策略與氣候韌性,並透過永續ETF等工具參與長期趨勢。富邦投信表示,台股ETF市場快速成長下,投資人焦點正從單一收益轉向兼顧總報酬與永續布局。
2025-08-10 11:10
美國總統川普以關稅作為施壓各國的工具,在川普的操作下,關稅從貿易牽扯到各國國防規劃。《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可能在談判中,要求盟友南韓將國防支出提高到國民生產總值(GDP)的3.8%、要求柬埔寨允許美軍進出雲壤海軍基地,也打算要台灣、印度、印尼等增加軍費或採購更多美國軍武。
2025-08-09 21:45
核三電廠重啟公投將在8月23日於全國各地投票,中選會今天(8/09)晚間舉辦2場意見發表會,正方代表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強調核電廠乾淨、便宜又穩定,並批評非核家園「用肺發電」,以火力發電取代核電,造成嚴重空污。不過反方代表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舉台中市環保局最新數字,今年上半年PM2.5濃度與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改善近三成。而全台的空氣品質也是朝著同樣的趨勢在變好,打臉翁曉玲。
2025-07-23 22:56
國際法院(ICJ)23日宣布首個關於氣候變遷的「諮詢意見」(advisory opinion),宣示「未履行氣候義務,是違反國際法的錯誤行為」,許多人視為國際法的歷史時刻。法新社整理出5大爭議重點。
2025-07-07 15:03
歐盟與中國將在7月中旬舉行峰會,慶祝歐中建交50週年,但英國《金融時報》7日披露,歐盟將暫不簽署「氣候行動聯合聲明」,此舉加劇雙方在貿易和俄烏戰爭問題上的緊張關係。
2025-07-06 10:33
全球暖化還有救嗎?如果不控制溫室氣體的話可能很難。溫室氣體當中,吸熱能力最強的是甲烷,一枚專門監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過程排放甲烷狀況的衛星近日失聯,是氣候監控行動的重大損失;這枚衛星屬於非政府組織、數據公開,而目前其他許多監測甲烷排放的衛星都是私人的,相對不透明。
2025-06-19 14:55
週四(6/18)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人類要達到將地球升溫控制在1.5°C以內的關鍵目標,僅剩兩年多的時間。一旦地球升溫達1.5°C,全球將加速暖化,當前已肆虐全世界的極端天氣也將大幅增加。
2025-06-19 13:30
半導體測試介面廠穎崴今(19)日上午於高雄楠梓科技產業園區舉行2025年股東常會,由穎崴科技董事長王嘉煌主持,通過配發現金股利25元,創掛牌以來新高,穎崴在ESG進度管理持續優於法規,以去年作為基準年,每年要減碳1%、再生能源使用占總用電量比率5%的中長期目標,並將今年訂定為「碳盤查行動年」。
2025-06-12 17:08
證交所、櫃檯買賣中心(12)日舉辦「第11屆公司治理評鑑頒獎典禮」。共有1,749家上市櫃公司受評,其中有49家上市公司及39家上櫃公司,總共88家公司排名前5%,名列前茅。在全球景氣與經營環境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有15家上市櫃公司連續11屆擠進前5%的窄門。
2025-06-05 09:15
和碩(4938)持續強化供應鏈碳管理,今年響應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的「製造部門淨零轉型推動計畫」,啟動1+N碳管理示範團隊計畫,和碩以領頭廠商身分,攜手8家供應商展開低碳轉型之路。透過與銳思碳管理顧問公司合作,為合作夥伴打造具體可行的減碳藍圖,持續落實供應鏈的永續行動。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