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08:10
非典勞動不受制於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看在外人眼裡「想做就做,想休息就躺平,」有高度的自由,還可以將人生志趣變現成金,成為許多青年追逐的潮流,但為什麼還是有人在正職工作與非典就業中不斷「來來回回」?若無視非典就業背後潛藏的血淋淋痛點,是否也落入變相剝削?
2025-11-10 08:00
全台灣如今有19.8萬青年從事打工、兼職、自由業等非典型工作,其中有意願轉為正職者不到15%,他們不少是希望追求時間自由,或想追尋自我價值,然而實際上又有多少人真的如願以償?《太報》與關心青年的財團法人天河教育基金會合作,藉由訪問第一線的青年心路歷程,與相關專家、學者意見,呈現這條追求自由之路上的各種相貌。
2025-07-16 09:18
市值數千億元的緯創集團旗下「緯創數技」董事長黃柏漙作風低調,據《鏡週刊》今(7/16)爆料,逾70歲的他雖然已婚,但還長期另擁女密友,而且會把對方帶回自己家中約會。
2025-06-02 12:00
近來,《太報》蒐羅了一系列既特別又令人驚奇、且意想不到的小眾職業,像是「遺物整理師」「到府代收垃圾」與「公仔修復師」等,這些工作不僅具備有高度專業性,同時還提供了情感價值,他們存在的意義顛覆我們對「工作」的想像,也佐證每個看似無奇的職業背後,其實都蘊藏著深厚的需求價值。
2025-05-16 05:00
長年以來女性被框架於家庭、照顧與工作場域,優先被迫處理柴米油鹽,公共事務擺在其次,易被視為「政治冷漠」群體,但這回全台35席藍委大罷免,站在前線的女性高達8成以上,為何這場行動多為女性主導?跟著《太報》走入第一線觀察。
2024-10-21 08:00
隨著新冠疫情後遠端工作型態興起,帶著電腦到鄉間、海邊「數位遊牧」的風氣也在全球各地盛行,比如泰國、印尼更出現了各國遊牧者聚集的聚落,如今台灣也力拼跟上這股潮流,中央部會不僅將對外籍人士推出專屬簽證,而從地方政府到民間機構、業者也在各地試圖打造數位遊牧空間,更意圖以此結合地方創生,到底這股浪潮下有哪些機會呢?
2024-08-01 21:19
巴黎奧運匯聚各國好手,多半都是職業選手,歷經長時間的練習才能登上奧運殿堂,不過也有許多選手未必只專精體育,許多選手都有各自的正職。男子100公尺蛙式比賽中,美國泳將芬克(Nic Fink)在巴黎奧運奪下銀牌,他成為美國奧運史上最年長的游泳獎牌得主。根據報導,現年31歲的芬克是一名全職工程師,近幾年才獲得碩士學位,網友紛紛好奇:「他練習的時間從哪裡來的?」
2024-07-31 13:30
一些父母對於子女的職涯選擇總是有其他看法,無論在職場上是否已闖出一番天地、或者背負著經濟壓力而不得不忍耐職場上的一切痛苦,似乎就是很難令父母滿意。即使已經4度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桌球比賽,華裔選手張安的父母仍然希望她能有個「真正的工作」,認為桌球選手的職涯「不穩定」。
2024-06-07 14:44
畢業季節將至,驪歌響起時節,賴清德總統也特別也拍攝影片,為將畢業學子打氣祝福。賴清德於影片中說,更特別引用知名漫畫「排球少年」金句,以「在排球少年裡,烏野高校的教練有一句名言:『不准低頭!排球是永遠向上看的運動!』」與學子共勉。
2024-05-28 08:00
2025年台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比例逾20%,身障人口佔65歲以上將超過43%,無障礙交通工具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交通部從2012年就推動通用計程車,卻佔總計程車數的比例僅1%,造成有需求民眾叫不到車,通用計程車司機賺不到錢的「雙輸」局面。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