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4 07:10
有句話說「高手在民間」,符合這樣描述的歷史人物不少,舉例而言,在英國考古學歷史上曾有個位非學術科班出身的恐龍化石專家瑪麗·安寧(Mary Anning)就是其中一位,據說他幼年時曾與同行者遭到雷擊,但卻大難不死活了下來,這一活,活成了考古學史上一段勵志的傳奇。瑪麗·安寧從小家庭並不算富裕,父親僅是個木工,收入有限,但上帝似乎並沒有遺忘這個家庭,因為他們家所住的萊姆里吉斯一帶的海岸,恰恰是英國化石出產最多的地點之一,這為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些微商機。因著經濟因素,她那收入有限的木匠父親,便常在家裡附近的海岸挖掘簡單的零星化石,賣給觀光客、以賺取外快來貼補家用。
2025-10-03 07:22
印尼東部西巴布亞省今早(10/3)發生規模5.4地震,震源僅10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目前尚未傳出災情報告。
2025-10-02 12:33
9月樺加沙強颱的外圍環流為東部帶來豪雨,以致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大量泥水重創光復鄉。災難發生後,前內政部長李鴻源1日受訪說明,經評估目前沒有立即危險,但只要颱風大豪雨、5級弱的地震就有可能會有第二次堰塞湖發生。他提醒,接下來要面對的不只是處理堰塞湖,政府加強防災意識,協助災民重建生活、工作、上學,並防範災後憂鬱症與自殺潮發生。
2025-09-30 23:09
菲律賓宿霧北端海域週二(30日)晚間發生規模6.7強震,一座有快要兩百年歷史的教堂倒塌。當局警告海面可能出現擾動,要民眾避開海岸。
2025-09-30 13:00
花蓮光復鄉洪災創造了「鏟子超人」奇蹟,義工人手一把鐵鏟、踩著一雙高統雨靴 ,從全台各地自動奔赴花蓮。義工大軍的湧現,一方面體現台灣公民社會的強大生命力,也讓人重溫大罷免時期民眾挺身捍衛家園的熱情。不過,鏟子超人湧現也是拜教師節連假之賜,三天連假台鐵輸運了 4.5 萬人到花蓮,台鐵臉書也分享9月27日當天光復站上下車量突破 3 萬人次。只是連假結束,志工們大部分也都返家回歸日常,但災後重建卻還是一條漫漫長路。這其中,有許多難以克服的大自然挑戰、更有人為阻力橫在眼前。
2025-09-28 09:50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日前發生溢流,導致光復鄉傳出嚴重死傷,原本高達9,100萬噸的蓄水量,如今僅剩約700萬噸,水位也從原本1,139公尺下降至1,025公尺,僅剩約7.7%。儘管水位趨穩,壩體仍持續下切,最新監測發現壩體出現明顯V型缺口,專家警示若周邊鬆軟地質再度崩塌,恐再次阻塞河道,形成新的堰塞湖。
2025-09-26 19:43
花蓮縣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死傷慘重,今(26日)搜救行動進入第四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至15點20分數據,累計15人死亡。
2025-09-26 10:50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因颱風豪雨溢流釀災,救援工作進入第4天,截至今(9/26)早上7點,災情已釀14死、11人失聯、68傷,搜救進入第4天、黃金72小時倒數,各縣市超過400人投入,並擴大至9處展開地毯式搜索,盼盡速尋獲失聯者。
2025-09-25 20:52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釀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天報告顯示,堰塞湖壩頂高度由120公尺降至86公尺,蓄水量剩下1100萬噸。壩體持續下切,周圍地質仍不穩,維持紅色警戒。
2025-09-25 14:59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嚴重災情,對於堰塞湖的處理引發討論。軍事粉專「世界特種部隊與軍武資料庫 」揭露國際3大經典案例,強調成功案例其實難以複製,有時候暫時不做任何工程介入,全力做好監控、疏散,反而是最負責任、也是最無奈的決定。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