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15:34
人類感染登革熱等疾病時,會出現基因「CLEC5A」,陽明交通大學團隊日前發現,該基因也參與了阿茲海默症的發展進程,揭示病毒感染基因在神經退化疾病中的角色,有望替阿茲海默症治療開啟一扇新的大門。
2025-05-12 17:25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名醫師在國際期刊《The Lancet》卻引用錯誤數據,長庚醫院今(12)日發聲明表示,該投書內容影響本院聲譽極鉅,已委任律師對李景行、許漱白醫師等二位作者依法追究名譽損害,並求償新台幣1元。
2025-05-11 17:47
說到「糖」,許多人會聯想高糖食物或是疾病。不過,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不是所有糖都壞,有些糖懂得殺死癌細胞,「會讓膀胱癌細胞自爆」,這種糖來自5種常見食物裡。
2025-04-26 21:52
頂級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今天(4/26)刊出台灣醫師投書的文章,提到台灣健保體系即將崩壞,以及2022年Omicron高峰時期新冠住院患者死亡率高達58.2%等內容,對此,奇美醫院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表示,該文章並非研究論文,引述內容錯誤,直言作者應該要更嚴謹。
2025-04-26 20:21
頂級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今天(4/26)刊出一篇由李景行(Jing-Xing Li)、許漱白(Shu-Bai Hsu)撰寫的文章,提到台灣健保體系即將崩壞;還提到年初發生急診壅塞問題,當時有一名政府官員在社群平台嘲諷一位疲憊不堪的急診醫師;文章還指控,2022年Omicron高峰時期新冠住院患者死亡率高達58.2%,引發醫界議論。
2025-04-16 12:38
臺大醫院今(16)日召開記者會發布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的心臟移植手術,並使患者順利康復出院,展現其在心臟移植領域的卓越成就。臺大醫療團隊以「葉克膜」設計出器官體外維護系統,持續輸入血液,使心臟離體後還能維持跳動,將缺血時間降至為零。
2025-04-14 17:19
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奈米及光電材料專家李海波4月8日突然死亡,享年41歲,目前死因不明,他上個月才剛參加科學研討會,上台發表演講,那時看來身體狀況不錯。另外,李海波曾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學經歷相當優秀。中國近年來頻傳科研人員因過勞或不明原因早逝,部分科研人員死因,甚至遭疑與國安調查有關,引起外界關注。
2025-04-13 12:07
歌手Tank日前公布,已在中國接受心臟、肝臟同期移植恢復健康,再掀中國器官來源討論,而台灣衛福部次長林靜儀12日分享她搜尋期刊,發現中國學者在2023年論文投稿「極低體重早產兒捐贈腎臟」個案,對此,奇美重症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今(13日)說明,早產兒確實可以捐腎給成人,但過程有許多道德、醫學上的辯證,他感嘆說,分享這篇文時心情很沉重。
2025-03-14 16:17
東生華(8432)今(3/14)受邀至德信證券舉辦法說會,總經理楊思源公布2024年營收、獲利均較2023年大幅提升,2024年合併營收達11.15億元,創歷史新高,且合併營收成長38%、營業利益成長166%、每股盈餘成長83%。展望2025年,楊思源表示,1~2月間已成功取得兩張藥證,旗下兩家子公司也展現強勁成長動能,將持續推動「小金雞計畫」,加速國際市場擴張與創新發展。
2025-03-13 10:58
人性善惡曾引發諸多討論,清華大學近期一項針對小鼠和幼兒的跨物種研究發現,小鼠的攻擊行為被抑制後,會出現對陌生同類互相理毛的利他行為,幼兒學會自我調控後,也能發展出正向互動,對未來人際相處與心理健康產生正面長遠的影響。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