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9 11:27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昨天(10/18)在北京過世,享嵩壽103歲,與他相差54歲的妻子翁帆,今天在《光明日報》撰文悼亡夫,翻譯了一首楊振寧接近90歲時寫的英文詩,也表示「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並說「我相信,每當夜晚我們仰望星空時,楊先生會在其中的一顆星星上面,對著我們微笑。」
2025-10-18 19:19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清華大學首屆傑出校友楊振寧今天(10/18)傳出在北京病逝,享壽103歲。清大在臉書哀悼表示,接獲楊振寧辭世消息,師生深感惋惜,他曾說過「研究物理的動力,是好奇心。有了好奇心,鑽研就不難。」清華人將永遠記得這位讓人看見「好奇」力量的長者,永遠懷念這位以科學照亮世代的大師。
2025-10-18 12:52
中國官媒新華社週六(10/18)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當天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中國社群媒體週五已流傳楊振寧的死訊,但相關人士還要求「勿以訛傳訛」。
2025-10-08 19:57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馬丁尼斯回憶與台灣的特殊緣分,表示在與中研院等機構的合作過程中,不僅看見台灣將研究轉化成產品的潛力,也發現台灣多元面貌,他形容太魯閣國家公園景緻是「美國從未見過的美景」,「你們的企業、你們的國家非常成功」。
2025-03-13 14:38
諾科獎2025年台北峰會將於5月初登場,邀請3位諾貝爾獎得主及1位圖靈獎得主,4位重量級國際大師即將連袂來台,除了走入校園與年輕學子面對面交流之外,並將以「AI-超級運算改變研究方式」為主題與產學界互動交流、激盪智慧火花。
2025-03-01 10:18
今年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不一樣、復古又創新!主辦方GSMA表示,今年,MWC將向互網歷史中的先驅們致敬,這些傾聽未來的科學巨擘,開啟無線電報、人工智慧AI、C航天動力、藍牙傳輸技術,MWC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四個舞臺,展示他們幫助塑造的技術。從 5G、AI、企業和資料科學到創意技術。
2024-12-19 20:35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今(12/19)日在一場專題演講中表示,我們需要一場綠色革命,透過科技創新維持地球資源的永續開發。他也特別提到,在當前的國際情勢之下,核能對於臺灣的國家能源安全特別重要。
2024-12-17 18:40
國立清華大學今天(12/17)邀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以「實現淨零排放之機遇與挑戰」為題,對師生發表演講,並與校長高為元對談。他以鐵達尼快要撞上冰山為喻,表示要從燃煤燃氣轉往淨零碳排還需要時間,但我們已沒有時間可浪費,需集眾人之力,儘速掉轉船頭。他一向主張核能安全,演講中特別展示數據,顯示燃煤造成的死亡人數千倍於核能,核能甚至比風力、水力發電都安全。
2024-11-15 11:26
橫跨金融,電信、電商和媒體的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獲頒臺灣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蔡明忠今天出席校慶和頒獎典禮,蔡明忠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他跟太太說這比洞房花燭夜還緊張,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同獲頒名譽博士,與有榮焉。對他而言,在現場看到傑出的校友表現,聽到不變聲音就是堅持,他未來也將擔負更大責任。
2024-11-10 20:25
「Les Frères Marchand」是法國歷史最悠久的起司品牌之一,康記洋行邀請第七代繼承人Patrice Marchand打造12公尺長的起司拼盤,推廣法國美食,打破台灣紀錄。法國駐台代表龍燁(Franck Paris)盛讚他是起司界的「諾貝爾獎」,更盼望能向台灣社會展現不同的文化面向。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