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15:04
全球每6人就有1人面臨不孕症,需要透過人工生殖技術協助受孕。近年國際家庭到台灣跨境求子人數迅速上升,3年成長2.25倍,然而國內亦面臨少子化困境,行政院今(18)日通過「好孕三方案」。醫師指出,年輕人「不婚不生」,是受到經濟因素影響,政府也應同步解決居住與托育問題。
2025-09-17 16:39
應對台灣少子化問題,行政院會明(9/18)日擬通過育兒新方案,激勵國人生育小孩,預計自明年元旦起,全民每生一個小孩,就可領取中央給予的10萬元生育補助,生雙胞胎就領20萬。若地方政府也有提供生育補助,將可「中央+地方」兩邊都領。
2025-02-17 14:21
政府擴大試管嬰兒人工生殖補助計畫,上路三年,迄今已協助超過2萬1,514對夫妻迎接2萬4, 653名新生兒。國民健康署今(17)日指出,去年超過8,164對夫妻成功生下9,034名試管寶寶,較112年8,536名、111年7,083名增加,連年都有成長,同時呼籲把握女性25至35歲黃金生育期,及早規劃並善用補助資源,實現生育夢想。
2025-01-21 16:22
臺大醫院今(21)日公布「臺灣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政策的投資報酬率」研究,顯示政策投資報酬率達5.68倍(淨稅收)與21.87倍(總稅收),不僅提升試管嬰兒出生數,更創造長期財政價值,具顯著經濟效益,證實這項政策是具顯著經濟效益的國家衛生政策。
2024-12-19 18:00
代理孕母議題爭議已久,近期衛福部計畫修訂《人工生殖法》,提案將代理孕母合法化,並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至同性伴侶與單身女性,引發社會廣泛討論,牽動人倫、法律、倫理及女性生育選擇等多重面向。 本片以代理孕母為主題,深入街頭採訪不同年齡層的民眾,了解他們的真實看法;同時邀請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黃馨慧醫師,剖析政策背後的醫療層面。透過多元觀點與專業分析,期望引發更廣泛的討論與反思。
2024-10-18 18:08
台灣少子化、人口結構老化日益嚴峻,行政院政委陳時中提出將協調研議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對此,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天(10/18)受訪時說,在人工生殖法修法方面,將持續討論是否讓單身女性、女同志配偶與代理孕母脫鉤處理。
2024-09-08 07:00
半導體業搶才白熱化!根據研調報告,到了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需要擴增100萬名專業技術工作者,代表在未來10年每年需要增加10萬人。面對如此龐大的人才缺口,3大半導體外商如美光、默克、ASM紛紛祭出誘人福利如育兒津貼、人工生殖補助、,並推出多種企業內員工團體,希望打破地域的限制,吸引來自全球的半導體人才加入。
2023-11-17 21:03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11/17)晚赴台大集思會議中心,以「如何傳承好的國家政策」為題演講,並接受問答。台下有學生好奇,若當選,除國家大事外,有沒有個人很想做的事?賴清德笑答,「如果有機會,希望有時間坐下來好好看幾本武俠小說」。
2023-10-04 14:55
近年來國人越來越晚婚,連帶也跟著晚生,統計數字顯示,採用人工生殖的年齡層逐年升高,女性從2012年的36歲到2021年增至37.9歲、男性也從2012年的38.1歲到2021年增至39.6歲;衛福部國健署提醒,自然流產率在34歲以後隨年齡而增加,若有生育計劃應把握黃金孕期。
2023-10-03 22:35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10/3)晚在中山大學演講,會後接受學生提問。有同學提到,少子化與托育等問題,其實都跟職場或教育上的性平相關。賴清德答題時坦言,少子化的原因複雜,他遇過一個很特別的案例是,有年輕人斬釘截鐵不生,是因為不希望自己孩子未來面對「氣候變遷」問題。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